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夷齐西山歌·其二》
《和夷齐西山歌·其二》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古风

美人兮,西山之薇矣。北方之人兮,为吾是非矣。

异域长绝兮,不复归矣。凤不至兮,德之衰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方(běi fāng)的意思:指北方的地区或方位。

不至(bù zhì)的意思:不到最坏的地步;不会达到那种程度

复归(fù guī)的意思:回到原来的位置或状态;恢复原状

美人(měi ré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异域(yì yù)的意思:指与自己的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风俗、文化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主义者文天祥的作品,名为《和夷齐西山歌(其二)》。诗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失落的情感表达,来抒写作者对国家分裂的哀叹和个人无法归宿的无奈。

“彼美人兮,西山之薇矣。”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虚构的美丽场景——西山上的野草(薇)被比喻为美好的人物。这里的“美人”并非指具体的人,而是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境界。

“北方之人兮, 为吾是非矣。”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北方异族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北方之人在这里代表的是侵略者,他们的行为与文化价值观念被诗人视为是非正义。

“异域长绝兮,不复归矣。”这两句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异族统治下的土地已经变得遥远且无法返回,这里的“异域”指的是被异族占领的疆土,而“不复归”则是诗人个人的哀叹,表达了对失去故土的深切怀念。

“凤不至兮,德之衰矣。”最后两句通过凤凰不再降临的意象,来比喻道德与文化的衰败。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凤凰是美好与和平的象征,其不至意味着道德高尚的人物或时代已经远去。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失落的情感表达,以及对国家分裂和个人无法归宿的哀叹,抒写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挽诗

南村曾卜宅,蒿里竟长游。

橘老泉犹绕,书残雨未收。

生平怀一顾,高义薄层丘。

坐觉孤鸿泪,荒郊二月秋。

(0)

起复赴京途闻赵良弼自辽东领郡之顺德寻以母忧奔汝上因取道过其庐访之怅然为别四首·其三

贱子嗟行役,慈闱昼掩扉。

恨穷东海水,愁绝北山薇。

宇内交游断,天边心事非。

谁知当日泪,偏洒故人衣。

(0)

秋夜

镇日孤舟卧,清宵坐看山。

呼童听落叶,对月问离颜。

楼阁行将近,帆樯去不还。

愁心与秋水,一夜到乡关。

(0)

湖亭二首·其二

平生重高义,十载赋长杨。

国士心应苦,王孙兴未忘。

豪游尽宛洛,雅调杂齐梁。

为问湖中事,松筠半已荒。

(0)

青阳歌

君不见青阳之音高入云,飞扬直上凌苍旻。

低者沉吟落九渊,微茫断续如轻烟。

高下疾徐中音节,流商激徵鸣清角。

但看闪闪雕梁绕,不觉悠悠彩云歇。

我家童子六七人,学之为能得其真。

中有二子称奇特,低眉度曲如有神。

一颦一唱令人老,高台夜半千人吼。

问谁传者曰宋生,生身况出金陵道。

少年即向五陵游,北走碣石南并州。

将军帐下舞长剑,学士堂前歌白头。

一朝却从南海渡,时人乍见还惊顾。

唯有老夫爱新声,故令群儿齐学步。

学步是耶非,云胡忽告归。

江山千里隔,浩荡知音稀。

群儿空记来时调,嗟尔去后畴相依。

君不见五湖四海皆奇迹,五侯七贵多门客。

夜夜歌钟动四邻,岂无达者长相忆。

又不见青阳之歌歌烂漫,听来不觉神光焕。

人生得意须遇知,不独文章与仕宦。

(0)

有以四轴求书读书乐词者讶其浅俗无味因为古意四首示之·其一

春晖开绣户,日日理残机。

机中千万缕,织作云锦衣。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