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雀有雀山之阿,自歌自舞不而罗。
- 鉴赏
这首诗《艾如张》是明代诗人王邦畿创作的一篇寓言诗。诗中以“艾”和“罗”的形象比喻,以及“雀”的自由与“人”的束缚,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
首先,“艾而张罗,罗如何。”这两句诗以“艾”(一种植物)和“罗”(捕鸟的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束缚与控制现象。艾在这里象征着自然、原始或未被人工干预的状态,而罗则代表了人为设置的规则、制度或权力结构,它们如同捕鸟的网,限制着个体的自由与发展。
接着,“我主寿,田谷多。”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罗”的作用,即通过控制与管理,人们可以实现物质的丰富与生活的稳定。然而,这种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是否牺牲了精神的自由与内在的成长呢?这是诗人留给读者深思的问题。
随后,“有雀有雀山之阿,自歌自舞不而罗。”这两句诗中的“雀”象征着自由的灵魂,它们在山间自在飞翔,自由歌唱与舞蹈,不受任何束缚。这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由与束缚之间的巨大差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黄金百斤,珍重尔心。”这两句诗以物质财富作为引子,强调了内心的珍重与价值。在追求外在物质的同时,更应重视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精神的满足。这句话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与压力时,不应忘记初心,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综上所述,《艾如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探讨了自由与束缚、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自我、追求真正的幸福与满足。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富含哲学思考,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老僧携筇竹杖来试就求之欣然举以见赠
万里携来自蜀州,老僧珍重许谁求。
相逢举赠宁无意,要我云山处处游。
十五伯以诗见赠因次韵为谢
萧然颜巷复谁堪,竟日潜心到五三。
载酒未妨从靖节,围棋端不羡羊昙。
逢人倾倒群儿笑,落笔纵横四座惭。
旧学青箱知未替,更将新律付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