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下清泉戏,夜近明月宿。
岂忧五陵子,挟弹来相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鹊巢(即鸟类在树上做巢)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安全的向往。
"鹊巢性本高,更在西山木。" 这两句点出了鹊巢选择高处建巢,而且偏爱位于西山的树木。这不仅展现了鹊鸟对居住环境的挑剔,还象征着诗人对于心灵安顿之地的追求。
"朝下清泉戏,夜近明月宿。" 这两句则描绘了鹊巢在白天与清泉为伴,在夜晚靠近明亮的月光入睡。这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
"非直避网罗,兼能免倾覆。" 这句话表达了鹊巢选择高处不仅仅是为了躲避猎人的网罗,而且还能够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倾覆。这两种解读都体现出了诗人对于安全和自由的渴望。
最后两句 "岂忧五陵子,挟弹来相逐。" 则是对历史上才子佳人的怀念,他们虽然英年早逝,但精神依旧在自然中漫游。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观察鹊巢,感慨于生命的短暂和个人的渺小,同时对于那些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人物表示出一种共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安全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朝日上高台,离人怨秋草。
但见万里天,不见万里道。
君行本迢远,苦乐良难保。
宿昔梦同衾,忧心常倾倒。
含酸欲谁诉,展转伤怀抱。
结发年已迟,征行去何早。
寒暄有时谢,憔悴难再好。
人皆算年寿,死者何曾老。
少壮无见期,水深风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