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经 费 拾 遗 旧 隐 唐 /胡 骈 林 下 茅 斋 已 半 倾 ,九 华 幽 径 少 人 行 。不 将 冠 剑 为 荣 事 ,只 向 烟 萝 寄 此 生 。松 竹 渐 荒 池 上 色 ,琴 书 徒 立 世 间 名 。白 杨 风 起 秋 山 暮 ,时 复 哀 猿 啼 一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杨(bái yáng)的意思:指人的形象或事物的特征与白杨树相似,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不将(bù jiāng)的意思:不屈服,不投降,不妥协
此生(cǐ shēng)的意思:指一生、一世、终身。表示此生的时间范围,强调某种情感或决心将会贯穿整个人生。
风起(fēng qǐ)的意思:指风开始刮起来,也比喻事情开始发生或情况开始变化。
九华(jiǔ huá)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非常美丽动人。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茅斋(máo zhāi)的意思:指清净的茅草房,比喻修身养性,追求宁静和精神净化。
琴书(qín shū)的意思:
◎ 琴书 qínshū
[story-telling,mainly in song,with musical accompaniment] 一种在扬琴伴奏下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
柳州琴书上色(shàng sè)的意思:给图画或物体上色,也指对事物进行加工或修饰。
少人(shǎo rén)的意思:指人数稀少,少之又少。
时复(shí fù)的意思:时光回转,时间重复。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松竹(sōng zhú)的意思:指松树和竹子,比喻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操守。
烟萝(yān luó)的意思:烟雾弥漫的样子
杨风(yáng fēng)的意思:指风势很大的样子,也形容人的气势雄浑。
幽径(yōu jìng)的意思:幽径指的是幽静的小道或小径。
- 翻译
- 山下的草屋已经倾斜,通往九华山的小路少有人行走。
我不把戴冠佩剑视为荣耀,只想在这清幽的藤萝中度过余生。
松竹逐渐覆盖了池塘边的景色,琴书的名声徒有虚名在世间流传。
秋风吹过白杨树林,傍晚的山中传来哀伤的猿猴叫声。
- 注释
- 茅斋:简陋的草屋。
九华幽径:通往九华山的隐秘小路。
冠剑:古代官员的帽子和剑,象征荣誉。
烟萝:藤萝,代指隐居生活。
松竹: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高洁。
池上色:池塘边的景色。
琴书:代表文人雅士的生活。
世间名:世间的名声。
白杨:秋天常见的树种。
哀猿:哀鸣的猿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林下茅斋已半倾"表明诗人所居之处已经有些年久失修,环境宁静而又略显荒凉。"九华幽径少人行"则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冷清与偏僻,只有少数行者会踏足这片区域。
"不将冠剑为荣事"表明诗人对功名利禄并不在意,而是选择了与世俗切割的生活。"只向烟萝寄此生"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坚持和满足,愿意将自己的一生寄托于这平淡而宁静的环境中。
接下来的"松竹渐荒池上色"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池塘四周的松竹因为少有人迹而显得有些荒芜,但却也因此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野趣。"琴书徒立世间名"则表明诗人虽然在世俗中留下了一定的声名,但这些对于他来说已经不再重要。
最后两句"白杨风起秋山暮,时复哀猿啼一声"则通过白杨树在秋风中的飘摇和远处传来的哀猿啼叫声,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有些孤寂的氛围。这也许是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一种感受,或是对世俗生活中他所放弃之物的一种回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日偶怀寄左省张起居
令节争欢我独闲,荒台尽日向晴山。
浑无酒泛金英菊,漫道官趋玉笋班。
深愧青莎迎野步,不堪红叶照衰颜。
羡君官重多吟兴,醉带南陂落照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