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萧文明寄自作草书至·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明代陈献章的诗《得萧文明寄自作草书至(其三)》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束茅十丈扫罗浮”以夸张的手法,形容书卷如长卷飘逸,仿佛清扫了尘世的浮华,展现出书卷的厚重与作者的高洁情怀。次句“高榜飞云海若愁”则运用比喻,将书信比作高高的榜单,暗示着萧文明的书法如同云端之物,带有一种深沉的忧虑之美,仿佛海面泛起的愁绪。
后两句“何处约君同洗砚,月残霜冷铁桥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期待和对清冷环境的描绘。诗人想象与朋友萧文明共聚一堂,一同研磨墨砚,共享艺术的乐趣。而“月残霜冷铁桥秋”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以秋夜的寒冷和残月来衬托友情的珍贵,以及他们共同追求的艺术理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十月望日张西野小楼宴集
城中有高楼,十二红阑干。
丹梯下平地,飞甍入云端。
一朝异时事,榛莽生凄寒。
小楼可丈许,亦足罗杯盘。
佳客不在多,八九相盘桓。
置身固言窄,置心有馀宽。
孟冬风日温,会合尽所欢。
寒山拂烟翠,霜叶流朱丹。
冥飞见高鸿,长啸惊白鸾。
徘徊不能去,落日光团团。
高阳台.秋窗风雨图
切切凄凄,萧萧瑟瑟,听来都是酸辛。
一种无聊,能消几个黄昏。
梧桐洒泪芭蕉响,卷芳心、百结难分。
且挑灯,起作秋诗,独抱吟身。
那能忘却当时景,记连床絮语,忒煞温存。
好梦难留,休言影事前尘。
伊凉吟罢离骚曲,倚屏山、只哭灵均。
冷清清,默坐思量,尽够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