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讵:岂,怎么。
沟中断:比喻力量或影响力突然停止。
遇赏:遇到赞赏或认可。
爨下馀:灶下的残余,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朽蠹:腐朽蛀虫。
刀锯力:刀斧的力量,比喻强大的摧毁力量。
匠人:工匠。
欲何如:又能怎么样。
- 翻译
- 神的力量怎能与沟渠中暂停相比,遇到赞赏仍然如同灶下的残余。
腐朽蛀虫抵挡不住刀斧之力,即使工匠技艺再巧妙又能怎样。
- 鉴赏
这段诗歌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他的作品《题木居士二首(其二)》中的一部分。这几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木工师傅与大自然搏斗的情景,同时也蕴含着对人力与自然力量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 这两句诗表达了木工在山林间砍伐树木时的一种敬畏之心。他们似乎在询问天意,为何要将这棵棵巨木砍断,并且在完成工作后,还要回到同一个地方,仿佛是在向大自然解释自己的行为。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这两句则写出了木工的技术与坚韧不拔的努力,以及面对不易征服的大自然时,他们内心的无奈。尽管技艺高超,但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即使是最精通技艺的匠人也感到自己的局限。
整体而言,这段诗展示了韩愈对劳动者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于人类技术与自然界力量相互作用的哲学思考。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大自然的尊重和赞美,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人类努力与局限性的同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一萼红.蔡浣霞《湖楼烟雨图卷》
倚楼窗。甚迢迢波影,绿到旧湖乡。
界白成烟,飘青作雨,抵他半幅潇湘。
知耐了、多番吟眺,只留双、冷眼付鸳鸯。
十二真珠,捲来天际,应怕思量。
我亦梦魂飞去,便山腰水尾,都是回肠。
鹭顶千丝,鸥心一点,等闲逗起凄凉。
拟准备、风前蓑笠,问故人、几个在渔庄。
空对桃花潭色,忆著汪郎。
贺新郎.中秋前五日看早桂
灏气收残暑。恰金飙、夜来染就,小山幽树。
丛桂离离香满径,正值秋棠开处。
掩映也、倍添娇妩。
红烛三条围锁院,记妲娥、不肯相怜取。
平生恨,那堪数。思量旧事多如雨。
忆前生、婆娑曾在,清虚之府。
沦谪红尘三十载,却羡广寒清苦。
忘不了、花阴玉兔。
月到中秋光定满,折花枝、吾欲骖鸾去。
再快作,霓裳舞。
满江红.写怀
四壁萧然,每自笑、谋生无术。
空余得、半生落拓,酒狂诗癖。
短砌有花聊适宜,茅斋无地堪容膝。
问柴门,何事日长关,维摩疾。且瀹茗,松闲石。
且放艇,溪头月。况此身蝶梦,此生驹隙。
踪迹好寻闲处住,心情莫向愁边歇。
尽掀髯、一笑万峰横,遥天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