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湘中来,问我手中松。
子可爇我鼎,肪可泽我容。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当理(dāng lǐ)的意思:指按照道理、原则办事,合乎情理。
而况(ér kuàng)的意思:表示除了前面所说的情况之外,还有更加严重或重要的情况。
法当(fǎ dāng)的意思:指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如此,理应如此。
寄声(jì shēng)的意思:用书信或口信传达消息或问候。
鸾龙(luán lóng)的意思:形容非常美丽壮丽的景象或事物。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一寸(yī cùn)的意思:指极短的距离或极小的程度。
种树(zhòng shù)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一旦有了一定的声望或影响力,就容易引来麻烦和攻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秋日杂兴(其三)》,以松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送松木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客从湘中来,问我手中松”描绘了客人带着湘中的松木来访的情景,接着“当时一寸根,翥霄作鸾龙”赞美松木当初虽小,但有如飞龙腾空的潜力。诗人感慨“子可爇我鼎,肪可泽我容”,意指松脂可以烹煮食物,滋润肌肤,体现了松木的实用价值。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物质层面,更进一步抒发感慨:“松今已如此,而况种树翁”。他以松树的成长暗示时光荏苒,连种树人都老去,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最后两句“寄声十八丈,法当理归筇”中,“十八丈”可能是指松树的高度,也可能暗指朋友的年龄,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关怀,希望他能顺应自然,适时回归简朴生活,持杖而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松树寓言,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试吏才未申,食贫同古人。
何以赠行色,一酌湖上春。
溪亭故事几年华,来值秋霖眺望赊。
云障山峦多少处,雨埋烟火两三家。
水肥去马行高阪,汀没閒鸥上浅沙。
谁是子猷谁是戴,小船杯酒兴无涯。
稽首泗州普照王,曩以宝塔接群品。
塔今败坏成微尘,随意分身无不在。
我观世间有为法,无常迁变同一空。
假饶建塔如恒沙,未有不归幻灭者。
岂惟淮塔有兴废,阿育王造亦非坚。
菩萨应感常现世,不随宝塔俱存亡。
耕雨穫晴长淮风,普为众生作饶益。
我今绘此应感象,常以正念为皈依。
于此员光一寻中,而兴七级浮屠想。
正念皈依无间断,普愿菩萨常感通。
洪钟小大随叩鸣,所求所请皆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