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算(bù suàn)的意思:不计入总数,不当作其中之一,不被视为或被认为不是某种情况或状态。
登场(dēng chǎ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或特定场合中。
二毛(èr máo)的意思:指价值低廉、不值钱的东西或人。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佳节(jiā jié)的意思:指美好的节日或喜庆的日子。
客里(kè lǐ)的意思:指在他乡或他人的地盘上,作客或居住。
捧檄(pěng xí)的意思:捧檄指的是拿着檄文高举,表示对檄文的重视和推崇。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逡巡(qūn xún)的意思:犹豫不决,踌躇不前
阮囊(ruǎn náng)的意思:指人的私房钱或秘密财产。
上巳(shàng sì)的意思:上巳是一个汉字成语,意思是指在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
无酒(wú jiǔ)的意思:指没有酒,形容酒席上没有酒水,或者形容没有饮酒的习惯。
羞涩(xiū sè)的意思:形容害羞、拘谨、不敢放开自己的表现或言辞。
征尘(zhēng chén)的意思:指远行或出征,离开家乡,去寻找更好的机会或境遇。
陟屺(zhì qǐ)的意思:指一个人在职位上逐级晋升,层层攀升。
千里目(qiān lǐ mù)的意思:形容人的眼光高远,能够看得远,洞察事物的本质。
- 鉴赏
这首诗《清明忆家》由清代诗人荣汝楫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清明时节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首联“谁令捧檄踏征尘,佳节重过上巳辰”,开篇即以反问引入,表达了诗人因公务在身,不得不在清明佳节踏上旅途,远离故乡的无奈与感慨。上巳辰,古代节日之一,此处借指清明,诗人将两个时间节点巧妙结合,既点明了时间背景,也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绪。
颔联“陟屺徒穷千里目,登场况是二毛身”,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陟屺,登高望远之意,诗人虽身处千里之外,却只能徒劳地眺望故乡,表达出无法亲临故土的遗憾。况是二毛身,意指自己已步入中年,两鬓斑白,岁月不待人,更添了几分沧桑感。
颈联“愁中无酒先入醉,客里有花不算春”,诗人以酒与花为喻,抒发了内心的愁绪。在异乡的愁苦中,即使有美酒佳肴,也无法真正驱散心中的忧郁;而即便是春天的花朵,也不能让诗人感受到真正的春天气息。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诗人情感的复杂与矛盾。
尾联“总为阮囊太羞涩,归来欲赋又逡巡”,诗人以典故自比阮籍,表达了自己经济拮据、难以实现归乡愿望的无奈。欲赋,想要写诗表达情感;逡巡,犹豫不决。这一联不仅反映了诗人的现实困境,也流露出其对归乡之愿的强烈渴望与行动上的迟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清明时节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内心的复杂情感,读来令人动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