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秋已近,恰畏暑偏多。
微咏清商曲,临流望素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立秋前一日,在酷暑中寻找清凉之所,最终选择沿水边漫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夏日末尾时节特有的景象与氛围。
首联“避炎无处所,为逐水边过”,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渴望逃离炎热,却在水边找到了暂时的慰藉。水边的凉风与清凉的环境,成为诗人逃避酷暑的最佳选择。
颔联“莲萼飘红粉,蘋花乱白波”,进一步描绘了水边的自然景观。红粉的莲萼与白波中的蘋花相互映衬,色彩鲜明,生机勃勃。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夏日水边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预示着秋天即将到来。
颈联“只知秋已近,恰畏暑偏多”,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期待,同时也对持续的酷暑感到畏惧。这一联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现象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尾联“微咏清商曲,临流望素河”,诗人以轻柔的歌声回应这宁静的水边景色,仿佛在与自然对话。他站在水流旁,凝视着清澈的河水,心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感慨。这一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在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水边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成功营造了一种既充满生机又略带凉意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捕捉。
七十衰翁年愈高,意气销尽湖海豪。
平生万事不翅足,但欲乞身归故巢。
几番挂冠不容去,归梦屡涉沧浪涛。
纵使不去岂能久,命如槁叶风将飘。
一阳来复值初度,方念吹棘心夭夭。
何期老友加记录,乃为衰朽亲挥毫。
庐山高哉山谷字,蜀女织就新冰绡。
安得东归抱四绝,双凫飞舄追王乔。
张图痛饮信一快,更须传宝留儿曹。
庆朝非远却图报,别当作颂齐崧高。
旧说惠崇真画师,生绡四幅见天机。
鹭翻桃岸韶光妩,鹅漾莲塘暑气微。
风劲宾鸿霜始肃,寒欺花鸭雪初飞。
分明知是丹青卷,仍欲沙头唤渡归。
不有风流贺季真,更谁能识谪仙人。
金龟换酒今何在,相对画图如有神。
东游登会稽,只见兰亭不见碑。
北过中山府,欲访此碑不知处。
閒从故家看墨本,如此二者绝难过。
曾经耶律毡裹去,至今胡虏犹知慕。
时将一二馈肤使,持归往往快先覩。
未知玉石真在否,要比江南终近古。
他日缚取呼韩作编户,勒铭归来过定武。
只问君王乞此碑,打向人间莫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