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阙·其九十二》
《题阙·其九十二》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恶事惣须弃,善事相违

知意求妙法必得如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必得(bì děi)的意思:一定会得到,必定会成功

恶事(è shì)的意思:指坏事、恶行。

妙法(miào fǎ)的意思:指高超的方法、技巧。

如来(rú lái)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具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质。

善事(shàn shì)的意思:指善良的行为或好事。

相违(xiāng wéi)的意思:相互矛盾,相互抵触

鉴赏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梵志的《题阙》系列之九十二,虽然标题和作者信息在鉴赏中被明确指出,但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仅以内容进行分析。

此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恶事惣须弃”,直接点明了对恶行的否定态度,强调了摒弃不道德行为的重要性。接着,“善事莫相违”则进一步阐述了追求善行的必要性,告诫人们在行动中不应违背善良的原则。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对错误行为的坚决抵制,也体现了对正确行为的积极倡导。

后两句“知意求妙法,必得见如来”,则深化了主题,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通过理解事物的真正意义(知意),去寻求达到某种理想状态或境界(妙法)的方法。这里的“如来”通常在佛教中指佛陀,象征着智慧与觉悟的最高境界。因此,这两句诗不仅鼓励个体通过智慧的探索和实践,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的觉醒,同时也蕴含了对佛法智慧的崇敬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道德与智慧的主题,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与内心觉醒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正直的行为和智慧的追求,最终能够达到心灵的纯净与智慧的圆满。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其十

宿麦斜桑满塞垣,弯弓不复射游魂。

华戎说罢干戈事,万岁山呼荷至尊。

(0)

游北岩

衰病飘零心久灰,扁舟舣棹北岩隈。

江连白帝浮空下,山背青城出剑来。

三户亡秦期可必,八公助顺势将回。

老臣愿献中兴颂,汉武周宣何远□。

(0)

次韵仲平太博中秋斋中对月二绝·其二

软红堆里十朱轮,此地何尝有一尘。

月亦怜君最孤绝,故来相伴作诗人。

(0)

次韵子绍送春七绝·其七

青春不识回,岂但春去闲。

何以永我日,妙香横博山。

(0)

天申节湖上早归

昨夜雨如许,今朝云复开。

鸟声呼日出,湖水上堤来。

赞祝人天喜,锵鸣剑佩回。

归途似明镜,影落翠鬟堆。

(0)

校李从一台阁集因效其体·其一

细诵台州句,湖边草舍幽。

好山来竞秀,清濑与争流。

吏可供书札,儿能伴校雠。

小窗谁共此,唯有夕阳留。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