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十三二十一日游海云山》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山(chūn shān)的意思:春天的山景,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非才(fēi cái)的意思:指非常有才华、非同一般的人。
风俗(fēng sú)的意思:指一定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和风尚。
民情(mín qíng)的意思:指人民的心情和情感状态。
顺民(shùn mín)的意思:顺从民众,指民众服从顺从,没有异议或抵抗的样子。
随风(suí fēng)的意思:随着风的方向而移动或改变。
无异(wú yì)的意思:没有区别;没有差异
笑声(xiào shēng)的意思:指欢乐、快乐的笑声。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语笑(yǔ xiào)的意思:形容说话时带有笑意,意味着言辞幽默而诙谐。
- 注释
- 缥翠:形容山色淡雅翠绿。
一溪清:一条清澈的小溪。
游人:游玩的人。
自愧非才:自感才能不足。
无异绩:没有特殊的业绩或成就。
止随风俗:只跟随社会习俗。
顺民情:顺应民众的心意。
- 翻译
- 春天的山峦如青翠的画卷,一条清澈的小溪旁游人谈笑风生。
我深感自己才能平庸,没有显著的成就,只能顺应世俗,随从民众的意愿。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山的生动画面。开篇“春山缥翠一溪清”两句,通过对春天山色和溪水清澈的描写,营造出一个鲜明而宁静的自然景象。“缥翠”形容山色轻柔而迷离,是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用来描绘春日景色的词汇。接着,“满路游人语笑声”,则从声音上捕捉了游人的欢乐情趣,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情态。
后两句“自愧非才无异绩,止随风俗顺民情”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自愧非才”表达了一种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或成就。而“止随风俗顺民情”,则显示出诗人对于顺应自然、融入民间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待世事的一种宽容和适应。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山水和游人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田况在宋代社会中的处世哲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