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其七》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其七》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桐花发草如蓝,欲卸绵袍剪纻衫。

夜春霜忽如雪,江南天气不宜蚕。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宜(bù yí)的意思:不适宜,不合适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南天(nán tiān)的意思:指太阳向南升起,也指南方。

天气(tiān qì)的意思:预测未来天气的报告

桐花(tóng huā)的意思:指人生短暂,比喻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夜春(yè chūn)的意思:指夜晚的春天,比喻事物突然发生或出现。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翻译
刺桐花开得繁茂,绿草如蓝
打算脱下棉袍,改剪单衣
注释
刺桐花:一种开紫色大花的植物,象征春天的到来。
草如蓝:形容草的颜色翠绿如蓝色。
绵袍:厚重的棉衣。
纻衫:用苎麻纤维制成的轻薄衣服。
一夜春霜:春季突然降临的寒霜。
忽如雪:形容霜降得像雪一样迅速。
江南:指中国南方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区。
天气不宜蚕:这样的天气对养蚕不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景象。"刺桐花发草如蓝"中的“刺桐”即梧桐树,春天时开白色小花,而“草如蓝”则是形容野草随风轻轻摇曳,宛如蓝色的波浪。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

"欲卸绵袍剪纻衫"则透露出诗人想要换掉厚重的冬衣,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变化,也反映出了诗人对新生活、新气息的期待。

"一夜春霜忽如雪,一江南天气不宜蚕"则是诗人在描写一种突变的自然现象——春天本应温暖而今夜却突然降下霜冻,甚至像是雪花纷飞。这使得原本适合养蚕的江南地区,也变得不再适宜。这里诗人的笔触细腻地捕捉到了春日气候多变的一面,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不可预测变化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丰富,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与感受。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绍兴享先农十一首·其五酌献用《禧安》

蠲涤盏斝,巾帨而升。挹彼注兹,酒醴维清。

洋洋在上,享于克诚。神其孚佑,以厚民生。

(0)

绍兴祀岳镇海渎四十三首·其二十七初献盥洗、升降用《同安》

靡实不新,靡陈不濯。人之弗蠲,矧敢将酌。

载晞之帨,载濡之勺。洗仪告备,陟降时若。

(0)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其三东方百神降神用《熙安》

三时不害,四方顺成。酬功报始,以我齐明。

豳颂土鼓,乐此嘉平。降祥幅员,惠于函生。

(0)

赠宋小著

紫皇御天方视事,将择灵官补仙吏。

金波古殿寒星帘,虹节蜺旌观就试。

白晰仙人皆寻衣,衣冠森列蟾蜍墀。

宝盘初赐红霞馔,斗魁挹酒空淋漓。

水精地上宫花折,枝柯渥丹花艳白。

高于建木老于椿,其名仙桂长含春。

又有骊龙长万尺,波涛为屋渊为室。

逆鳞满颔如锋铓,触之则怒无人当。

旁有明珠夜月光,宛转炫耀生灵芒。

能探骊珠折得桂,方许骖鸾驾凤皇,方令碧落为星郎。

君曾再对珠旒试,君才堪作仙宫吏。

骊珠粲粲蟾枝香,紫烟华绶黄霓裳。

风装云驭惯升陟,太霄瀚海尝翱翔。

愿以横天之鹏为逸驾,垂天之虹作飞梁。

驰雷走电以惊策,叱风挥雨前启行。

结水精佩云锦章,随君一至于仙乡。

(0)

满庭芳

龙角辉春,蛾春惊晓,梦阑金翠屏开。

异芬薰室,风送蕊仙来。

玉女擎香沐浴,人间世、洗彻凡埃。

梅开后,留花酝染,清味俗难猜。

东君,尤雅爱,传香芳畹,香发庭陔。

宁馨满尊前,喜奏瑶台。

便好纽为佩王,瀛洲路、同赏蓬莱。

蟠桃宴,从今曼倩,三骋奇材。

(0)

殢人娇

解了痴绦,泼煞闷火。眉尖上、放闲愁锁。

高来不可,低来不可,莫是人间剩我一个。

富贵谩人,功名赚我。且舞个采莲曲破。

红裙腰细,醁醅盏大,须占取、名花艳中醉卧。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