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近秋怀宛叔》
《近秋怀宛叔》全文
明 / 王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已觉江声外,秋情入暮蝉。

竹光黯澹,桐影渐孤圆。

啼鸟当清夜,疏砧隔远天。

一灯羁客梦,难到石城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ìnqiū怀huáiwǎnshū
míng / wángwēi

juéjiāngshēngwàiqiūqíngchán

zhúguāngliúàndàntóngyǐngjiànyuán

niǎodāngqīngshūzhēnyuǎntiān

dēngmèngnándàoshíchéngbiā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黯澹(àn dàn)的意思:形容心情或气氛阴沉、暗淡。

隔远(gé yuǎn)的意思:比喻办事不得要领,只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羁客(jī kè)的意思:指被束缚在某个地方不能自由行动的人。

客梦(kè mèng)的意思:指客人做梦,也可以表示心中的所愿望。

入暮(rù mù)的意思:指日头近落山时,天色已渐暗,暮色降临。

石城(shí chéng)的意思:石头建成的城堡,比喻坚固牢固的防御工事。

远天(yuǎn tiān)的意思:指目光远大,志向高远。

竹光(zhú guāng)的意思:指竹子在阳光下的光泽,比喻人品德高尚、清廉正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寂静与凄美。首句“已觉江声外”,以江水的声音作为背景,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宁静。接着,“秋情入暮蝉”一句,通过暮蝉的鸣叫,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

“竹光留黯澹,桐影渐孤圆。”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竹子的阴影显得暗淡,而梧桐树的影子则逐渐形成一个孤独的圆形,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寞。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

“啼鸟当清夜,疏砧隔远天。”鸟儿在清冷的夜晚啼叫,远处传来稀疏的捣衣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意境。鸟鸣与捣衣声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又蕴含着人世间的离愁别绪。

最后一句“一灯羁客梦,难到石城边。”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羁旅在外的游子。一盏昏黄的灯光下,他沉浸在思乡的梦中,却难以抵达心中的故乡。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反映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作者介绍

王微
朝代:南北朝   字:景玄   籍贯:南朝宋琅邪临沂   生辰:415—453

王弘侄。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初为始兴王刘浚友。微素无宦情,江湛举为吏部郎,不就。与何偃书,深言尘外之适。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终日端坐,床席皆生尘埃,惟坐处独净。弟有疾,微躬自处疗,以服药失度卒。深自咎恨,发病不复自疗,弟卒后四旬亦终
猜你喜欢

送陈太仆蔡谪教海阳六首·其三

蛮中千嶂啼猿里,海畔孤城匹马过。

却望泷江更南下,月明双泪听夷歌。

(0)

卢彦威用韵见赠亦复次韵

东篱紫菊露方浓,西舍黄粱夜自舂。

蕙帐夜空玄鹤怨,松门无锁白云封。

图书老去心犹在,朝市重来意转慵。

岂有高情齐隐逸,政缘多病巳龙钟。

(0)

赵克敬耘庵

赵子居室名耘庵,不以雨旸为旱潦。

寸田尺宅勤自治,稂莠芟夷嘉谷好。

平生万事无助长,岁晚所收皆至宝。

我托官联几一载,怀抱於人每倾倒。

交情雅有古淡风,此意难为轻薄道。

况我同姓古所敦,百世可知宜细考。

三十年来如一梦,白发相看今尽老。

我方告归理墓田,莫怪赋诗殊草草。

(0)

投浊流

唐家党祸今始休,清流均已投浊流。

(0)

夜行宿迁道中

荒原真厌马行迟,不定阴晴四月时。

破涧怒雷分雨势,断厓高树表风枝。

无家已绝经年梦,有约先悬出世思。

他日故巢相忆处,好寻芳草寄卷施。

(0)

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五·其二伏生授书图

汉家龙兴及三世,高论六籍搜根株。

济南硕儒老犹在,遐算未断神疑输。

谁何作图貌奇古,牙齿剥落身须扶。

当时秦王厌章句,生也幸得逃其诛。

乾坤非常炙燔祸,灰烬尚欲生真儒。

峨峨执经门大夫,太常子弟秀者储。

《尚书大传》世有本,乃谓口授劳呫嚅。

千年此论出安国,更以隶佐亡蝌书。

我怀不以紫夺朱,兀兀起坐重披图。

还怜真本生已易,断篇何止将蒲姑。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