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梅 兄 宋 /李 龙 高 花 萼 相 辉 暗 递 香 ,岂 无 难 弟 伴 元 方 。水 仙 只 可 供 奴 隶 ,合 得 诗 人 作 雁 行 。
- 注释
- 花萼:花瓣。
相辉:相互照耀。
暗递香:暗暗散发香气。
岂无:难道没有。
难弟:关系亲密但能力稍逊的人。
伴:陪伴。
元方:古人名,此处泛指有才德的人。
水仙:比喻清高孤傲的人。
奴隶:这里比喻低微的地位或角色。
合得:应当、适合。
诗人:文学创作者。
作雁行:排列成雁阵,形容有序或相伴同行。
- 翻译
- 花瓣相互映照,暗暗散发着香气,
难道没有像难弟一样的人陪伴着元方吗?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花间的幽雅图景,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花萼相辉暗递香”,写的是花朵在微光中散发着淡淡的芳香,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也映射出一种内心的温馨与和谐。
紧接着,“岂无难弟伴元方”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难弟(梅兄)的思念。这里的“岂无”是一种修辞手法,表示疑问,但实则是肯定,意在强调对难弟的不忘。在古代文化中,友情往往被赋予很高的价值,因此这句诗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情谊。
第三句“水仙只可供奴隶”中的“水仙”通常指的是荷花或其他清雅之物,这里的“只可供奴隶”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愿沾染尘埃的高洁情操。诗人可能在暗示,自己心中的理想与追求,只能是精神上的寄托,而非现实中的功利。
最后一句“合得诗人作雁行”则指诗人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像大雁一样飞扬,这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追求,也是对自由和远大的向往。在古代,文人的诗作常被比喻为鸿鹄之志,即通过诗歌来表达心中的壮阔理想。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花香、友情、超脱与文学创作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特有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悼亡
赓歌长相思,未歌先泪垂。
忆昔初裹头,娶妻济水湄。
绸缪十载间,忧患杂欢嬉。
一朝遭丧乱,仓卒不得辞。
荒城落日哭,悲在留两儿。
儿痴诚可怜,鞠养失母慈。
再娶般溪上,妇道良同规。
愿从发抹漆,得到头梳丝。
奈何同穴志,眷恋方再期。
食贫居难安,一官调京畿。
分袂未云久,故里嘷狐狸。
凌霄失高树,化作柔杨枝。
摧枯与攀折,寂寥两不知。
沉痛伤人心,出门何所之。
路逢翁与媪,伛偻行相随。
感我少年心,两度生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