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向城西去,非关夙有期。
闻歌知我至,抛卷候门时。
老僧出户望,偏怪步何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老僧之间的情谊。诗中“只向城西去,非关夙有期”两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诗人独自前往城西的场景,没有特定的目的,只是随性而行,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闻歌知我至,抛卷候门时”则描绘了诗人到达后的情景,老僧听到歌声便知道是诗人的到来,于是放下手中的书卷,等待他的到来。这一细节体现了老僧对诗人的深厚情谊和期待,也展现了他们之间默契的交往方式。
“终日惟相对,竟归亦不辞”表现了两人相处的和谐与自在,无论是一起度过整个白天,还是最终分别,都显得自然而不勉强。这种相处模式,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最后,“老僧出户望,偏怪步何迟”则以老僧的视角,表达了对诗人迟迟未归的关切之情,以及对诗人悠闲生活态度的微妙讽刺,增添了几分幽默感,同时也深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友情的真挚与生活的闲适,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生活哲思。
花泥絮浪,春怀如酒。
书卷炉熏梦清昼。
唤玉京稳携手松乔,飞光里,笑傲白云林岫。
仙人犹狡狯,酒雪吹冰,声落星河翠蛟走。
问箬下留丹,别已千年,华表鹤、亦归来否。
有洞口、桃花识刘郎,共一笑相迎,朱颜如旧。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独倚闲凝眺。
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
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
叹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
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
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
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少年有志封侯,弯弓欲挂扶桑外。
一朝敛缩,萧然清兴,了无拘碍。
袖里阴符,枕中鸿宝,功名蝉蜕。
看舌端霹雳,剧谈玄妙,人间世、疑无对。
阆苑醉乡佳处,想当年、绿阴犹在。
君仙寄语,不须点勘,鬼神功罪。
碧海千寻,赤城万丈,风高浪快。
待踞龟食蛤,相期汗漫,与烟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