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为虽绪馀,要在情不匿。
翟璜闻一言,惭俛惭李克。
称权(chēng quán)的意思:指以权势高人的身份来授予或宣布权力、地位等。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沦胥(lún xū)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处于困顿、堕落、沉沦的状态。
论材(lùn cái)的意思:指讨论、评价材料、文章等的内容或质量。
乃可(nǎi kě)的意思:可以、能够
轻重(qīng zhòng)的意思:轻视和重视。形容对待事物或人的态度和程度不同。
权衡(quán héng)的意思:权衡指的是在做决策时,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权重,进行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选择。
任人(rèn rén)的意思:接受、承担、履行职责或任务。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三代(sān dài)的意思:指祖父、父亲和子孙三代人。
施为(shī wéi)的意思:指行动、行为、所做之事。
物惑(wù huò)的意思:物品或事物的种类繁多,令人困惑或迷惑。
无物(wú wù)的意思:没有任何东西或物质存在
先王(xiān wáng)的意思:指古代封建社会中的君主或帝王,也可以泛指古代有威望的君主。
一言(yī yán)的意思:一句话,一番话,一番言论
有得(yǒu de)的意思:有所收获,有所得到。
战国(zhà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局面,也用来形容割据混乱、争斗激烈的局面。
此诗《读魏世家》由宋代诗人王安国所作,通过探讨魏国历史,表达了对先王之道的深刻思考与对人才选拔的独到见解。
首句“亹亹谈先王”,开篇即以“亹亹”形容谈论先王之事时的滔滔不绝,引出对古代帝王治国理政的讨论。接着,“古今谁有得”一句,提出疑问,古今之中,又有谁能真正领悟并实践先王之道呢?这既是对历史智慧的赞叹,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施为虽绪馀,要在情不匿”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实践先王之道的重要性。即使只是继承和发扬先王之策的余绪,关键在于真诚地不隐藏自己的情感和意图,即真心实意地去践行。
“嗟彼三代后,沦胥入战国”则将话题转向历史的转折点——从夏商周三代之后,社会逐渐陷入战国时期的混乱与动荡。这一转折不仅体现在政治格局的变化上,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的困惑与迷茫。
“翟璜闻一言,惭俛惭李克”通过引用典故,赞扬了翟璜在听到李克的一句话后,深感羞愧并自省的故事。这里借以说明,即使是微小的启示,也能促使人深刻反省自我,认识到自身不足。
“论材称权衡,轻重无物惑”强调了在人才选拔中应公正客观,如同使用秤来衡量物品的轻重一样,不应受到个人偏见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合理,避免因主观判断而产生的疑惑。
最后,“吾心能如此,乃可任人责”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的期许,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的心怀能够像上述那样公正无私时,才有可能承担起对他人责任的重任。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追求,也是对理想政治状态的一种向往。
综上所述,《读魏世家》通过探讨历史与现实,展现了诗人对先王之道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才选拔、政治治理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钟鼎非徇利,山林非徇名。
古来豪杰士,不待文王兴。
得时舒气燄,宇宙生光精。
失时卷机轴,圭荜韬纬经。
神龙冬亦蛰,蟋蟀秋乃鸣。
饮醇未同醉,啜醨还独醒。
泛观疑自戾,反视不失平。
人言惠与夷,宁知和非清。
膏沃照几室,火传非两灯。
但使本根在,毋誇知力能。
协一虽奥理,不齐本物情。
聊借庄生语,一吐胸中英。
看君鼓天翼,事业扬帝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