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赤气(chì qì)的意思:指人的愤怒、怒气冲天。
大梁(dà liáng)的意思:指房屋结构中起支撑作用的主梁,比喻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可矜(kě jīn)的意思:可怜、可悲。
龙兴(lóng xīng)的意思:指龙重新崛起,表示强大的力量重新展现或兴盛。
岂必(qǐ bì)的意思:用于反问,表示事情并非一定如此。
全民(quán mín)的意思:全体人民,指整个国家的人民。
尚可(shàng kě)的意思:指令人满意或者勉强可以接受的程度。
身亡(shēn wáng)的意思:指人死亡。
失身(shī shēn)的意思:指女子失去贞操,有时也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不正当关系。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亡国(wáng guó)的意思:指国家灭亡或国家面临灭亡的危险。
文艺(wén yì)的意思:
[释义]
(名)文学和艺术的总称,有时特指文学或表演艺术。
[构成]
并列式:文+艺
[例句]
不少人想加入文艺团体。(作定语)
[同音]
文义斋僧(zhāi sēng)的意思:指在寺庙或佛教寺院中,僧人们遵循斋戒规定,进行节食和修行。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 翻译
- 中原的战火已经燃烧起来,难道一定要像桥江那样罪恶滔天。
花朵在春天哭泣之后难以再看,黄金又怎会吝啬于每年斋僧的仪式。
失去国家和个人的痛苦并非没有,但保护士兵和人民的行为仍然值得赞扬。
再次遇到热爱文艺的大梁,其他的臣子们也常常登上瀛洲般的理想之地。
- 注释
- 赤气:比喻战争或动乱的气息。
龙兴:帝王兴起,此处指战事激烈。
桥江罪若冰:桥江是一个地名,这里比喻极大的罪恶。
春哭:春天的哀泣,形容战乱带来的悲伤。
金:代指财富或资源。
岁斋僧:每年为僧侣提供斋饭,可能指宗教活动。
失身亡国:失去生命和国家。
保士全民:保护士兵和全体民众。
大梁:古代地名,此处可能象征文化中心。
爱文艺:热爱文学艺术。
瀛登:登上瀛洲,比喻追求理想或高尚境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历经战乱、国破家亡之痛的士人,对于国家的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中原赤气已龙兴"一句,通过对中原地区动荡不安气氛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政权更迭与社会动乱的深刻感受。"岂必桥江罪若冰"则表达了一种无辜受累、冤屈之情,彷彿是说即便是过失,也不过如薄冰般轻微。
接着"花不忍看春哭后,金何曾惜岁斋僧"两句,诗人借花的季节更迭与泪水交织的情景,抒写了对逝去时光的珍惜和无尽的哀伤。这里的“花”象征着美好而易逝的事物,而“金”则是指年华,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感慨系年的意境。
"失身亡国非无痛,保士全民尚可矜"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悲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保护人民、维护社会安定的自豪。这里的“失身”指的是个人的名节与荣誉被剥夺,“亡国”则是对国家覆灭的深刻体验。
最后两句"复遇大梁爱文艺,馀臣往往与瀛登"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这里的“大梁”指的是古都开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馀臣”则是指那些曾经在这个文化中心活跃的人物,他们与瀛登(可能是某个特定地点或事件)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纽带。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位饱受历史沧桑、个人磨难的士人对于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盼。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哀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日独登曹亭
重阳不见菊,节物愈凋零。
性复不嗜饮,对酒只如酲。
秋堂静便卧,既起思殊清。
登高未免俗,亦不造林坰。
屋西连郡郛,木末乃曹亭。
杖藜只独往,坐对南山青。
萧瑟西风高,泱漭滞雨晴。
断云见天色,残潦知地形。
遥峰落照敛,别浦暝烟生。
归鸟向村急,孤舟当渡横。
此时有佳兴,乃恶闻人声。
况令预尊俎,而使听竽笙。
嗟吾趣尚僻,取笑世上英。
岂宜滥簪绂,但可老柴荆。
出城一首
驱马出北门,秋色满平皋。
泄云弄微阴,寒日照我袍。
遵途升复降,控纵亦已劳。
落松被径软,青蒿倚崖高。
南顾临大江,厉风蔚波涛。
蛟龙正崛强,舟楫未易操。
亦有溯洄人,扬帆气方豪。
覆舟谅由险,岂曰命所遭。
送郑君玉
西风黄叶下,送子以秋色。
彭蠡一归舟,关山远行客。
民思似秤平,郡戴如弦直。
交游亦难值,出语皆肝膈。
城东作
九江非吾土,久寓忘羁栖。
丘坟之所宅,舍此亦安归。
钱官最閒暇,因得治其私。
松楸郁在望,时复至郊圻。
驾言上东原,蔼蔼晨露晞。
草木新过雨,秀色可疗饥。
念此道旁民,散居在山蹊。
新秋百物熟,入城各有携。
芋迸紫卵壮,姜抽红笋肥。
欓香忆烹鲤,稻白想流匙。
养生无不有,美味仍及时。
此土遂可老,行当结茅茨。
云水有深约,尘埃无尽期。
人生适意耳,富贵亦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