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鸡儿号,形殊意却同。
影卧夜栖月,头骈晓舞风。
这首诗以“鸡儿花”为题,描绘了鸡冠花的独特形态与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鸡冠花的生长状态与自然界的其他元素巧妙结合,展现了其生命力的顽强与美丽。
首句“花有鸡儿号”,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鸡冠花以生命,仿佛其花朵在轻轻呼唤,引人入胜。接下来,“形殊意却同”一句,对比了鸡冠花独特的外形与内在的精神追求,暗示了其虽外在不同寻常,但内在却有着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共通的生命力和生存意志。
“封包敷玉卵,含蕊啄秋虫”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鸡冠花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它不仅孕育着生命的希望(“玉卵”),还以秋虫为食,展现了一种自然界的生态循环。这种共生共存的关系,体现了自然界和谐统一的一面。
“影卧夜栖月,头骈晓舞风”则将鸡冠花的动态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夜晚,鸡冠花似乎在月光下静静地休憩;清晨,随着微风的吹拂,其花朵翩翩起舞,展现出一种优雅而充满活力的姿态。这两句通过时间的交替,描绘了鸡冠花从静谧到活跃的变化过程,充满了动态美。
最后,“但令无夭折,甘作白头翁”表达了诗人对鸡冠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即使面临生命的挑战,鸡冠花也愿意以自己的方式,直至老去,依然保持其生命力与美丽。这不仅是对鸡冠花的颂扬,也是对所有生命力顽强、不屈不挠之物的敬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鸡冠花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每上襄阳楼,遥望龙山树。
郁茀吐冈岭,微蒙在烟雾。
下车岁已成,饰马闲馀步。
苦霜裛野草,爱日扬江煦。
云对石上塔,风吹松下路。
禅室宴三空,神祠同六趣。
儿童共戏谑,猿鸟相惊顾。
南识桓公台,北望先贤墓。
世上人何在,时闻心不住。
但传无尽灯,可使有情悟。
东溪泉一眼,归卧惬高疏。
决水金沙静,梯云石壁虚。
细吟搔短发,深话笑长裾。
莫道遗名品,尝闻入洛初。
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
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
跻险搆灵室,诡制非人功。
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
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
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
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
咄咄共携手,泠然且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