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立春日朝罢偶赋·其一》
《立春日朝罢偶赋·其一》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东郊(dōng jiāo)的意思:指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也可用来形容人远离世俗、清心寡欲。

黄柑(huáng gān)的意思:指人处于困境或逆境中,无法自拔。

击鼓(jī gǔ)的意思:指鼓声响起,表示开始行动或发动攻击。

腊酒(là jiǔ)的意思:指陈年的酒,也比喻经过岁月沉淀后的文化、知识等。

千官(qiān guān)的意思:指官员众多,数量庞大。

趋朝(qū cháo)的意思:指人们追逐权势、趋附权贵,以获取好处或提升地位。

阙下(què xià)的意思:指位于高处或重要位置的人物或事物。

送春(sòng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离去,夏天的到来。

万年(wàn nián)的意思:长时间,永远。

先进(xiān jìn)的意思:指在思想、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或超越他人,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玉漏(yù lòu)的意思:指美女的脖子,也用来形容美女的颈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立春日朝廷官员朝罢后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宫廷氛围与节日气息。

首句“东郊击鼓送春回”,生动地展现了立春时节,人们在东郊击鼓以迎接春天回归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鼓声与春回大地的景象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热烈而欢快的气氛。

接着,“阙下趋朝玉漏催”一句,将镜头转向皇宫,描绘了大臣们在玉漏声中匆匆赶往朝堂的画面。玉漏,古代计时工具,其滴水声象征着时间的紧迫与工作的繁忙,体现了朝廷制度的严格与效率。

“岁岁黄柑传腊酒”,描述了每年立春之际,朝廷会以黄柑和腊酒作为礼物,传递给官员,既体现了皇家的慷慨与恩赐,也寓意着对官员的尊重与关怀。黄柑与腊酒作为传统佳品,增添了节日的喜庆色彩。

最后,“千官先进万年杯”一句,表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祝愿。万年杯象征着永恒与祝福,千官齐举万年杯,不仅展现了朝廷的团结与和谐,更寄托了对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深切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立春日朝廷的仪式感与文化氛围,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今朝秋气萧瑟不意海棠再开因书二绝期好事者和·其二

露湿燕脂泪脸寒,独将幽恨倚阑干。

精神不比篱边菊,莫把寻常醉眼看。

(0)

沁园春·其二寿李通判

那用招秋,休言推暑,风自薰兮。

问谁解当初,识公来处,月明碧落,旆卷青霓。

千丈长松,起人生意,冻芋寒瓜空满畦。

还堪怪,怪诸公衮衮,我尚凭泥。须教一举崔嵬。

算人世、功名各有梯。

更何须炼鼎,玄霜绛雪,只烦煮茗,水饼冰齑。

紫府多仙,招来满座,公自长生角亢齐。

何曾也,有玉麟行地,老凤梧栖。

(0)

西江月·其二癸巳自寿

底事中秋无月,元来留待今宵。群仙拍手度仙桥。

惊起眠龙夭矫。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

西兴渡口几魂消。又见潮生月上。

(0)

水调歌头·其一昏发乌江,朝至湖阴,月正午,舟中作

玉女扫天净,雍观掠江宽。

问君何事底急,夜半挟舟还。

三岛眠龙惊觉,万顷明琼碾破,凉月照东南。

碧气正吞吐,满挹漱膺肝。烟篷上,乘云象,噭天关。

人间已梦,我独危坐玩漫汗。

螭殿黄昏未锁,鹤氅翩跹蜚下,共吸酒壶乾。

兴罢吹笙去,风露五更寒。

(0)

汲井溉田民亦劳止歌以相之

短绠长瓶高下飞,老农雨汗红淋漓。

夜来雨意已垂垂,一事不成风又吹。

决破玉龙太清池,满浸万顷碧琉璃。

(0)

蝶恋花·其二

满路梅英飞雪粉。临水人家,先得春光嫩。

楼底杏花楼外影。墙东柳线墙西恨。

撷翠揉红何处问。暖入眉峰,已作伤春困。

归路月痕弯一寸。芳心只为东风损。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