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董伯琪教谕》
《挽董伯琪教谕》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道学渊源众所推,一朝捐馆实堪悲。

虚斋夜月黄粱梦旅榇西风薤露诗。

行义固应朋辈重,文章当有史臣知。

承家二子殊英特,足慰重泉永夜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承家(chéng jiā)的意思:接受家族的传承,继承家业。

捐馆(juān guǎn)的意思:捐赠图书馆或文化机构

旅榇(lǚ chèn)的意思:指人在旅途中携带行李,比喻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

朋辈(péng bèi)的意思:同辈;同一代人。

史臣(shǐ chén)的意思:指历史上有才能有功绩的臣子。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薤露(xiè lù)的意思:指深夜的露水,也用来比喻难得的机会或者好运。

行义(xíng yì)的意思:

躬行仁义。 汉 刘向 《说苑·指武》:“纵马 华山 ,放牛 桃林 ,示不復用。天下闻者咸谓 武王 行义於天下,岂不大哉。”《后汉书·鲁恭传》:“今边境无事,宜当修仁行义,尚於无为,令家给人足,安业乐产。”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
(1).品行,道义。《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餘,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史记·酷吏列传》:“始 汤 ( 张汤 )为小吏时,与钱通。及 汤 为大吏, 甲 ( 田甲 )所以责 汤 行义过失,亦有烈士风。” 清 袁枚 《新齐谐·陈圣涛遇狐》:“喜君行义甚高,开我之箱,分文不取,亦足敬也。”
(2).指履历,事迹。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予即爱其( 韦应物 )诗,因考次其平生行义官阀,皆有凭藉始终,可概见如此。”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谨具歷官行义,牒付史馆,俾传循吏者采览焉。”

一朝(yī zhāo)的意思:指短短的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英特(yīng tè)的意思:出众,非凡

永夜(yǒng yè)的意思:指夜晚没有尽头,形容时间长久,一直持续下去。

渊源(yuān yuá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源、来历或深厚的背景。

重泉(zhòng quán)的意思:指重要的泉水,比喻重要的人或事物。

黄粱梦(huáng liáng mèng)的意思:比喻虚幻的幻想或美好的梦境。

鉴赏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董伯琪教谕逝世的深切哀悼与缅怀。首联“道学渊源众所推,一朝捐馆实堪悲”开篇即点明董伯琪在道德学问上的崇高地位,其离世之痛,令人心生悲叹。颔联“虚斋夜月黄粱梦,旅榇西风薤露诗”运用典故,以虚斋夜月、黄粱美梦和西风薤露描绘出董伯琪去世后寂静凄凉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哀伤氛围。颈联“行义固应朋辈重,文章当有史臣知”赞扬了董伯琪的品行与文采,认为他的德行与才华应当受到同僚与历史的尊重与铭记。尾联“承家二子殊英特,足慰重泉永夜思”则寄托了对董伯琪身后子女的期望,希望他们能继承父亲的卓越才能,以此慰藉董伯琪在冥界的思念。整体而言,此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对逝者高尚人格与深远影响的深情赞颂。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送明甫赴铜铅场六言七首·其六

化蝶但贪睡美,舐犊尚为爱牵。

三年不见心痗,十日无书眼穿。

(0)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其二

老丑难瞒青镜,纯白不生黑丝。

露顶秃鹙堪笑,垂头病鹤可怜。

(0)

杂咏六言八首·其三

龙章凤姿中散,獐头鼠目十郎。

一遗恨悲风操,一老死偃月堂。

(0)

记颜六言三首·其三

无空函达元子,有报书绝山公。

非牛溪负苓者,即鹿门采药翁。

(0)

予点

声音笑貌可为,颜色哭泣难掩。

圣人无私喜怒,见于诛予与点。

(0)

南山感旧·其三

战掉病三日,汤熨乃能起。

譬如秦武阳,震慑白帝子。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