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僻门常掩,诗枯毫懒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成败(chéng bài)的意思:成功和失败。
端倪(duān ní)的意思:指事物的蛛丝马迹或迹象。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见论(jiàn lùn)的意思:见解或意见相左,互相辩论。
枯毫(kū háo)的意思:形容笔墨干涸、失去了灵感。
眇眇(miǎo miǎo)的意思:形容非常微小、渺小。
浅见(qiǎn jiàn)的意思:对问题或事物的认识不深,见解不够深刻。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巍巍(wēi wēi)的意思:形容高大、雄伟、壮丽。
先几(xiān jǐ)的意思:指事情或情况发生之前的几天或几个时期。
勋绩(xūn jì)的意思:指在战争、工作、学业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或功绩。
质问(zhì wèn)的意思:用严厉的口气追问、追究事情的真相。
- 注释
- 浅见:指见识肤浅,未经深思熟虑。
成败:成功与失败。
几烛:辨别对错。
是非:对错。
端倪:事情的头绪或迹象。
眇眇:模糊不清。
勋绩:显赫的功绩。
巍巍:形容伟大。
学僻门:偏僻的学问领域。
常掩:常常闭门研究。
诗枯:诗才枯竭。
毫懒挥:懒得动笔写诗。
何时:什么时候。
住岩下:隐居山岩之下。
质问:深入反思。
此心微:自己的内心深处。
- 翻译
- 浅薄之见讨论成功与失败,先要分辨对错。
事情的真相还模糊不清,但功绩却显赫无比。
在偏僻的学问中我常常闭门研究,写诗的灵感也因疲惫而减少。
何时能隐居山岩之下,深入反省自己的内心深处。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阳枋所作,属于和黄循斋送景正辅户曹之夔的第三首。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学问与心志的诗句。
“浅见论成败,先几烛是非。”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世事成败有着自己的浅显看法,而在夜深人静时,以蜡烛为伴,审视自己的行为是非对错。这里的“浅见”和“先几烛”都隐含了一种独处思考、自我反省的情境。
“端倪还眇眇,勋绩自巍巍。”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中对自己的学问和功业进行回顾,虽然外界看不见他的努力与成就,但他本人心知肚明,这种内心的满足和骄傲如同高山一样巍然。
“学僻门常掩,诗枯毫懒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隐逸生活,他的书房经常紧闭,而且他的诗思因长期不用而变得枯燥,不愿再提笔写作。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一种淡泊和对个人修养的专注。
“何时住岩下,质问此心微。”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想在自然中静心思考,询问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这里的“ 何时” 表达了一种期待和渴望,而“质问此心微”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内省自察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独处、学问功业、私隐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心路历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