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台湾竹枝词·其一》
《台湾竹枝词·其一》全文
清 / 丘逢甲   形式: 词  词牌: 竹枝

东宁西畔树降旗六月天兴震叠师。

从此东周老尽,更无人采薇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采薇(cǎi wēi)的意思:采摘薇草。比喻以微薄的物品或微小的成果自慰。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东周(dōng zhōu)的意思:指事物的转机或变动,也指事物的兴衰更替。

降旗(jiàng qí)的意思:降下旗帜,表示战争的结束或者胜利的到来。

老尽(lǎo jìn)的意思:形容人年老体衰,力量耗尽。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月天(yuè tiān)的意思:指月亮高悬天空,形容月亮明亮、高挂天际的景象。

震叠(zhèn dié)的意思:形容声音或力量传达得非常远,非常响亮。

周遗(zhōu yí)的意思:指被人遗忘的人或事物。

鉴赏

这首诗《台湾竹枝词(其一)》由清代诗人丘逢甲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台湾历史变迁中的重要时刻。诗中“东宁西畔树降旗”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台湾被纳入中国的版图,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接着,“六月天兴震叠师”则可能暗指某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或事件,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军事活动。

“从此东周遗老尽,更无人赋采薇诗。”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虑。在台湾被纳入中国版图后,东周时期的遗老们或许已经离世,不再有人能以采薇诗这样的传统文学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考。采薇诗是中国古代文人面对困境时常用的一种抒情方式,这里借以表达对传统文化可能逐渐消失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特定历史时刻的现实情况,也蕴含了对文化传承和国家统一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丘逢甲对历史变迁的敏锐洞察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

作者介绍
丘逢甲

丘逢甲
朝代:清   字:仙根   号:蛰庵   籍贯:南武山   生辰:1864年~1912年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祖籍广东镇平(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猜你喜欢

赠传神水监

写照今谁下笔亲,喜君分得卧云身。
口中无齿难藏老,颊上加毛自有神。
误遗汗青成国史,未妨著白号山人。
它时更欲求奇迹,画我溪头把钓缗。

(0)

折墨

鸾胶捣松烟,成此金石姿,虽以刚故折,挺特终不移。
微功在简册,敢惜身蹈危。
虽非破砚文,永世亦有辞。

(0)

雨夜闭门行老死,亦足慰平生。

小雨收仍落,孤灯翳复明。
衰残书易忘,忧患梦多惊。
熠熠萤矜暗,翻翻雀转更

(0)

杂兴又此身漂荡等流槎,

陋巷无心长草莱,柴门偶自不曾开。
余龄渐迫诸孙长,徂岁将穷积雪来。
旦欲燎衣无宿烬,暮思赬颊但空罍。
孰知自有忘忧处,遶坐新书正作堆。

(0)

柴怀叔殿院世彩堂

卷服貂冠世间有,荣悴纷纷翻覆手。
不如御史老莱衣,世彩堂中奉春酒。
北斗为觞山作豆,凤竹鸾丝太中寿。
今年宗祀降恩纶,太中拜前公拜後。
呜呼人谁无父母,盛事有及公家否?
万锺苦晚三釜薄,人生此恨十八九。
我欲杀青书孝友,愧非太史马牛走。
圣朝若遣采诗官,尚可为公图不朽。

(0)

出游遇雨而返

荒山前头野水边,东行西行不自怜。
天公岂亦哀老子,风雨留教终日眠。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