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来(bù lái)的意思:不来表示不到、不来参加或不来实现某种行动或结果。
愁绝(chóu jué)的意思:极度忧愁,悲伤到极点
高台(gāo tái)的意思:指地势高而平坦的台地,也比喻地位高、权势大。
寒梅(hán méi)的意思:形容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能够保持傲然不屈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来人(lái rén)的意思:指需要帮助或支援时,呼唤他人前来。
离别(lí bié)的意思:离别指分别、分离。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羌笛(qiāng dí)的意思:形容音乐悠扬动听。
弱柳(ruò liǔ)的意思:形容柔弱无力,缺乏坚定的意志和力量。
昔年(xī nián)的意思:过去的年代;往事
雁来(yàn lái)的意思:指消息传来或人来访。
玉关(yù guān)的意思:指高山峻岭,也比喻险要的关口。
- 注释
- 汉使:本指汉朝出使西域的官员,这里泛指远戍西陲的将士。
攀弱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折寒梅:折梅花以赠远人。
上高台:登台遥望,以寄乡思。
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
羌笛: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
月徘徊:意谓月亮也被凄怨的笛声所感动而在空中徘徊。
- 翻译
- 长叹愁思,与你离别之情,攀爬在稀疏的柳枝上、折断的梅枝上、还有西部的楼台上,难舍难分。
千里之外的边关覆盖在春雪里,远去的雁群已经飞来,却不见你的身影。那长叹愁思,只有月亮的影子在西北戈壁滩上徘徊。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汉使在边塞之地,怀念远方亲人的情景。开篇“汉使昔年离别”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离别之痛的回忆。“攀弱柳,折寒梅”则是通过具体动作来抒发思念之情,柳枝柔弱,梅花在严冬中绽放,都映射出一种孤独与坚韧。
“上高台”一句,诗人登上高台,或许是在望眼欲穿地寻觅远方亲人的踪迹,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感受那遥远的思念。紧接着,“千里玉关春雪”描绘了一幅边塞春雪的画面,“玉关”指的是古代西北边疆地区,这里的“春雪”并非通常所谓的美丽景象,而是孤寂与荒凉的象征。
“雁来人不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朋友或者是同僚的思念,他们如同大雁般南飞,然而人却无法随之而去。这一句充满了无尽的乡愁和对自由的向往。
最后,“羌笛一声愁绝”与“月裴回”两句,是诗中情感的高潮。羌笛,古代民族乐器之一,这里的一声,似乎引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和无尽的思念。而“月裴回”,则是在描绘夜晚明月下的寂静与孤独,或许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那种无法排遣的情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边塞生活中的孤独、思念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每一句都浸润着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是一首充满情趣和画面感的边塞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雪中登五莲山绝顶示颖叔
三日住山不见山,中情有似饥待哺。
冻霖作雪意已餍,乱山蹙踏琼瑶铺。
依北一峰可见海,峰顶披冒时有无。
毅然欲往不可挽,掉头岂顾山僧呼。
千由万寻那能数,但觉淫汗沾裘襦。
是时藓乾石齿瘦,砅厓漩滑如脂肤。
性命造次怕蹉跌,能变壮士成孱夫。
不惜作气鼓俦侣,天生我辇浮云殊。
短长成败合有定,不死应有神明扶。
床第岂必尽鲐耇,枉自浪掷千庸愚。
天风峻绝谁敢庐,攫裂已有残浮图。
繇来意气不知险,平地仰眙如骇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