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乡子.江南杂咏六首·其一》
《南乡子.江南杂咏六首·其一》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南乡子

天水沦涟。穿篱一只撅头船。万灶炊烟不起

芒履落日捞虾水田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起(bù qǐ)的意思:不敢或不愿意起来;拒绝或不接受。

炊烟(chuī yān)的意思:指农村中农民家中炊烟袅袅升起,意味着安居乐业,平静安宁的生活。

撅头(juē tóu)的意思:抬起头,昂首。

沦涟(lún lián)的意思:指沉沦、沉溺在悲伤或痛苦之中。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芒履(máng lǚ)的意思:形容行走时严谨谨慎,像踩在芒刺上一样小心翼翼。

水田(shuǐ tián)的意思:水浸田地,指庄稼生长茂盛的田地。

田里(tián lǐ)的意思:指人们在耕种、种植等农田里的活动。

撅头船(juē tóu chuán)的意思:形容船头高出水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

“天水沦涟”,开篇即以“沦涟”二字描绘出水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景象,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穿篱一只撅头船”,接着诗人细腻地刻画了一只小船穿过竹篱的情景,形象生动,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船行水上的轻盈与自由。这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当地人民与水的密切关系和对水道的熟悉。

“万灶炊烟都不起”,这一句则转而描写江南乡村的生活场景。在广阔的田野上,炊烟袅袅升起是常见的景象,但此刻却“不起”,可能是因为时间尚早或天气特殊,这种反常的静谧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这样的描写,既表现了江南乡村生活的恬淡与和谐,也暗示了某种期待或故事的背景。

“芒履。落日捞虾水田里。”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劳作的人们。穿着芒鞋(草鞋)的农夫,在落日余晖中于水田中捞虾。这不仅是对劳动场景的描绘,也是对勤劳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的赞颂。芒履象征着农民的辛劳与朴实,落日与水田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劳动的喜悦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与田园生活,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敬意,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的画卷。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送道士杨秋月赴京

南送和王五世孙,便从总角悟玄门。

灵台皎洁澄秋月,虚室光芒炫晓暾。

儗服刀圭生羽翼,旦书符篆役精魂。

聪明忠孝神仙事,好赴蓬莱觐至尊。

(0)

南山飞流亭

山溜泠泠来不竭,激成飞瀑散空明。

虹霓下饮秋无际,河漠西流夜有声。

横剑谁思仙子过,作亭人羡老僧清。

平生惯诵天台赋,不记香炉记赤城。

(0)

赠医僧朗碧天为高子威指挥赋

师号胡为朗,碧天无点埃。

宁知药草品,能济栋梁材。

大道传龙树,芳名达凤台。

从兹开寿域,雨露日边来。

(0)

舒啸轩为陈经仲赋

何处堪舒啸,轩楹眺望间。

清风生爽籍,皓月动空山。

欲宄声音妙,都缘意趣闲。

东皋伊迩地,每到即忘还。

(0)

鉴湖八景为周履常赋·其五芙蓉港

芙蓉开港二,一路入红云。

露湿光犹泫,波明影自分。

仙人四酒棹,游女妒罗裙。

若共荷花拨,秋风岂属君。

(0)

鉴湖八景为周履常赋·其四瓜田

瓜种阳坡下,纷披半顷田。

杞包原有象,枣比或逄仙。

白兔官徒援,青门地自偏。

冰盆曾荐处,六月鉴湖船。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