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方士一首》
《赠方士一首》全文
明 / 黄省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采药常游国,还丹不计春。

宝书海客,黄散济时人。

玄俗留红市,涪翁寓绿滨。

三千何日就,挥手飙轮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宝书(bǎo shū)的意思:比喻珍贵的书籍或知识。

飙轮(biāo lún)的意思:形容速度极快,如飞一般的旋转。

不计(bù jì)的意思:不考虑;不计较

采药(cǎi yào)的意思:采摘草药或采集草药的意思,也比喻学习知识或取得经验。

涪翁(fú w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状态。

海客(hǎi kè)的意思:指远离家乡在外地居住的人。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还丹(huán dān)的意思:指炼制丹药的一种方法,也用来形容病情好转或人体恢复健康。

挥手(huī shǒu)的意思:挥手是指用手臂摆动或抬起手掌向某人或某物打招呼、告别或示意。

济时(jì shí)的意思:及时帮助、救助。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时人(shí rén)的意思:指当时的人们,也可指现代人。

书传(shū chuán)的意思:指通过书本传播知识、学问。

玄俗(xuán sú)的意思:指超越尘世的境界,远离世俗之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方士的生活与追求,充满了道家哲学的韵味。诗中“采药常游国,还丹不计春”两句,以“采药”和“还丹”为线索,展现了方士追求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游国”不仅指地理上的游历,更蕴含着心灵的遨游,而“不计春”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暗示了方士对于生命的超越。

“宝书传海客,黄散济时人”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方士通过传授知识和药物帮助他人,体现了其社会责任感和普世关怀。这里的“宝书”象征着珍贵的知识或秘籍,“海客”泛指四方之士,而“黄散”可能是指一种具有疗愈功效的草药,用于救助世间之人。

“玄俗留红市,涪翁寓绿滨”则通过对比“玄俗”与“红市”,以及“涪翁”与“绿滨”,展现了方士与世俗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方士在红市(繁华市场)中留下足迹,意味着他们虽身处尘世,但心怀高远;而“涪翁寓绿滨”则可能暗喻方士在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归宿,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三千何日就,挥手拂飙轮”表达了方士对于修仙成道的追求,以及对时间的深刻理解。这里的“三千”可能代表修仙的漫长过程,而“何日就”则表达了对未知的探索和对未来的期待。挥手拂飙轮,既是一种洒脱的姿态,也暗示着方士对于生死轮回的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方士独特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以及与世俗社会的关系,充满了哲思与诗意。

作者介绍

黄省曾
朝代:明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猜你喜欢

哀台湾·其四

瓯脱中朝本不存,可怜浩劫满乾坤。

苍生蹂躏伤盈野,红女伶仃禁闭门。

真宰诉天应掩泣,哀魂动地尚呼冤。

黄金不共辽东赎,枢部分明近寡恩。

(0)

台阳杂兴·其七

仙桃高对佛桑红,花信难凭廿四风。

百合奇香收鹿港,千年积雪望鸡笼。

御冬旨蓄腌番蒜,占岁丰穰验刺桐。

生性浑浑偏嗜饮,竹筒酿酒学郫筒。

(0)

五妃墓限支韵

秀姑合伴王袁死,两婢荷梅死更奇。

海上鹃啼悲玉带,冢中鱼贯葬琼枝。

法华寺畔寻诗碣,魁斗山头吊冷祠。

竹沪遥遥埋白发,城南风雨走灵旗。

(0)

宿碧云寺叠韵

闻说新岩境更奇,笋舆未及敛昏时。

鸦驮落日栖林早,龙带归云入洞迟。

一路烟霞春引梦,万山风雨夜催诗。

天花散尽禅心静,丈室维摩是我师。

麟尾凤头次第游,最嵚崎处最清幽。

满庭花影天香坠,半夜钟声佛水收。

古涧吐云藏宝刹,空山吟月忆琼楼。

题诗尘壁存鸿爪,也当东坡玉带留。

(0)

和徐树人中丞述怀诗·其三

迂拙原非军旅才,衔恩扶病又登台。

机宜赤崁曾亲授,报称丹忱未敢灰。

望冑三年群志洽,歌铙五月捷音来。

近闻全海臻安定,岭上梅花祝嘏开。

(0)

楸村惠鸽卵戏赋短句为谢·其一

盘写晶丸转未停,弘成吞处石光荧。

何如插羽凌风去,碧落新晴听远铃。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