阇黎道左纷迎驾,想厌清閒未厌喧。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巡幸时,于岣嵝山上所见之景及感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寺庙的宁静与庄严,以及僧侣们对皇上的恭敬与欢迎。
首句“停跸遥看峰对门”,生动地描绘了皇帝在行进途中,远眺岣嵝山的情景。一个“遥”字,既表现了山势的高峻,也暗示了皇帝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敬畏。同时,“峰对门”则巧妙地运用了对仗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山峰与皇帝视线的直接对话。
次句“夷嵏兰若静风幡”,进一步渲染了山中寺庙的宁静氛围。“夷嵏”可能是指山名或山的形态,而“兰若”则是佛教寺院的别称。此处通过“静风幡”这一细节,不仅突出了寺庙的宁静,也暗示了佛法的超然与平和,仿佛连风都带着禅意,静静地拂过风幡。
后两句“阇黎道左纷迎驾,想厌清閒未厌喧”,则从侧面反映了皇帝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态度。通过“阇黎”(指僧侣)的迎接,以及对“清閒”的“想厌”与“未厌”的对比,展现了皇帝在享受宁静的同时,或许也感受到了外界喧嚣的渴望。这种微妙的心理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让人感受到皇帝作为统治者,在权力与宁静生活之间寻求平衡的复杂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交织,成功地将自然景观、宗教氛围与人物心理融为一体,展现了清代帝王巡幸时的独特体验和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再用前韵
少年读书时,人谓未可量。
及乎泛官海,慄慄乘危航。
帆开风不顺,四望何淼茫。
为郎首已白,安能笑冯唐。
缅观乾坤大,分明一战场。
何异两虎斗,大小终死伤。
所嗟在诛求,舐米不止糠。
穷氓愁叹声,深秋听蛩螀。
皇穹未悔祸,尚纵兵戈猖。
遂令四海人,冥行日伥伥。
得非宿世业,今生来共偿。
否极泰自至,君臣严陛堂。
肯为阮籍醉,忍效接舆狂。
似闻申甫生,天遣佐宣王。
一展活国手,疾危救在肓。
庶几富斯民,家家有馀粮。
和时升贻斋阁十韵
吏涂何就窘,士节要安常。
逐物终迷路,看书免面墙。
借邻通隙地,对壁敞幽房。
架插三冬史,炉薰一炷香。
丛兰分晚吹,疏竹罅晨光。
济难嗟无策,攻愁赖有方。
稍知休簿领,谁暇剡封章。
池草春成梦,案萤秋满囊。
良朋来款曲,佳句为铺张。
功业奚须问,前贤拟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