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复入广第七十》
《复入广第七十》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五言绝句

东浮沧海漘,南为祝融客。

漂转混泥沙,迫此短景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广guǎngshí
sòng / wéntiānxiáng

dōngcānghǎichúnnánwèizhùróng

piāozhuǎnhùnshāduǎnjǐ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短景(duǎn jǐng)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但时间短暂。

海漘(hǎi chún)的意思:形容海水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的景象。

南为(nán wéi)的意思:南方是指中国的南部地区,为表示尊敬或赞美,成语“南为”意为南方是。

泥沙(ní shā)的意思:指非常细小的颗粒物质。也用来比喻琐碎、微不足道的事物。

祝融(zhù róng)的意思:指火焰熊熊燃烧,形容火势猛烈,也用来形容人的热情高涨、激情澎湃。

注释
东:指东方海域。
浮:漂泊。
沧海:大海。
漘:水边,海边。
南:指南方。
祝融:古代神话中的火神。
客:客人,这里指被祝融影响的人。
漂转:随波逐流。
混:混杂。
泥沙:泥土和沙子。
迫:逼迫,这里指时间紧迫。
短景:短暂的时光,指日影变短的白天。
急:迅速,紧迫。
翻译
向东漂泊在苍茫的大海边
向南成为了祝融的客人
鉴赏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宋朝所作,名为《复入广第七十》。诗中“东浮沧海漘”一句,以“东浮沧海”作为开篇,显示了诗人漂泊之境遇到的大海波涛,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孤独无依的旅途写照。"沧海"在古代常用来比喻广阔无垠,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浩瀚与深邃。

接着,“南为祝融客”一句,"南"字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使人联想到诗人行走的脚步和心路。"祝融"在古代神话中是一种火神,这里可能象征着热情、力量或是某种精神状态,而“客”则表达出一种游子的身份感,强调了诗人的异乡漂泊之感。

第三句“漂转混泥沙”,则以动词“漂转”形容诗人行进中的不稳定与无奈,同时,“混泥沙”则是对旅途中所遭遇的困难和障碍物化的描写,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的艰险,也可能隐喻着社会环境或心灵深处的迷茫。

最后一句“迫此短景急”,"迫此短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景象的迫切感受和记录,"急"字则传递出一种时间紧迫、情绪急迫的心境。整体上,这句诗强调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观察与捕捉的紧迫性,同时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时间流逝的焦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异乡漂泊中的孤独、迷茫以及对于生活急迫与紧张的感受。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忆江南

北方水,龙虎自交彰。

水火运时归一体,临炉早见五神光。根本昔中方。

(0)

折桂令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0)

唐多令.怀高沙

往事水东流。槐根春梦休。被长淮、隔断中州。

三十六湖湖上住,却又过、一年秋。佳处总堪游。

同盟只数鸥。把功名、且付扁舟。

天上故人知己者,休笑我、太迟留。

(0)

鹊桥仙.以纱巾竹扇为赵文卿寿

飞云半卷,乌纱一幅。扇影寒生湘竹。

雪髯丹颊羽衣裳,真个是、神仙人物。

浊醪醉倒,清风睡足。不识黄金满屋。

野夫倦眼少曾开,为吾子、狂歌一曲。

(0)

惜黄花

天元将尽。去年挂尽。这世梦冤亲,何时是尽。

三寸不来休,却变骷髅尽。到如斯,俗念心尽。

道灵真无尽。忘机业尽。觉万慧千通,顿然明尽。

外貌似憨痴,吟笑风灯尽。乐无极,任他物尽。

(0)

减字木兰花.和完颜雍词

无为无作。认著无为还是缚。照用同时。

电卷星流已太迟。非心非佛。唤作非心犹是佛。

人境俱空。万象森罗一境中。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