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其六》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地区的生活状态与社会风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地域特色。通过“万里携家出塞行”,我们可以感受到主人公为了生活或某种使命,远离家乡,跨越万里的艰辛旅程。这种背井离乡的壮举,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勇气与决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为生存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男婚女嫁总边城”一句,点明了边疆地区的婚姻习俗,即男女成婚往往发生在边城之内。这不仅是一种地理上的限制,也可能反映了边疆地区文化与内地的差异,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生活方式。
“多年无复还乡梦”,表达了长期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回乡愿望的无奈。这种情感的抒发,让人感受到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渴望,是许多古代边疆戍卒、商旅、官员等群体共有的心声。
“官府犹题旧里名”,则揭示了边疆地区与内地之间在行政管理上的联系,即使身处边陲,地方官府仍会保留着故乡的名称,以此来维系与内地的文化联系和身份认同。这一细节展现了古代中国政府对边疆治理的重视,以及对边民文化传统的尊重与保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疆地区的生活风貌和社会变迁,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边疆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及古代人民在面对自然环境、社会变迁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适应能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烦吴伯子治墓堂
火瘗世曰凶,水封岂佳卜。
两徒踰五纪,先魄偃幽瀑。
多子为我更,我蘧往京国。
买石百尺馀,托子安墓卓。
子冗办未遑,我归上冢哭。
鹅鲂设未已,老雅掠豭肉。
候果墓旁儿,指告蚁上烛。
草设无威仪,人怠物不肃。
坐此无欢期,改燧十二木。
昨者卖字钱,募工可五六。
仍以烦吾子,歇百了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