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苏州”为引,巧妙地将昆腔艺术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地域风情。诗人陈子升通过“唱昆腔”的描述,不仅展现了昆腔艺术的高雅与独特,更将其视为一种文化力量,能够跨越地域界限,影响并征服其他地方的艺术形式。
“苏州字眼唱昆腔”,开篇即点明了昆腔艺术的起源与特点,苏州作为昆腔的发源地,其艺术风格细腻、婉转,富有地方特色。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昆腔的音韵之美,也暗示了昆腔艺术在苏州乃至江南地区的深厚根基和广泛影响力。
“任是他州总要降”,进一步强调了昆腔艺术的普遍性和征服力。这里的“降”并非贬义,而是指昆腔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影响甚至改变其他地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之融入昆腔的艺术氛围中。这既是对昆腔艺术高度自信的体现,也是对其广泛传播力的肯定。
“含著幽兰辞未吐,不知香艳发珠江”,最后两句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昆腔艺术比作含苞待放的幽兰,虽然尚未完全绽放,但其蕴含的香气已经足以令人向往。这里不仅赞美了昆腔艺术的内在美和潜在力量,也暗示了其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和生命力。通过“香艳发珠江”,诗人表达了昆腔艺术不仅局限于江南一隅,其影响和魅力可以跨越地域,如同珠江之水般延展至更广阔的地方,展现出昆腔艺术的无限可能和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昆腔艺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昆腔艺术广泛传播力和深远影响力的深刻认识与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结袜子
君不见周公大圣人,吐哺礼贤情复真。
君不见信陵亦大贤,折节下士意愈坚。
二人既下世,屈指今千年。
寥寥久不闻,士风亦摧迁。
岂无平津阁,亦有孟尝门。
待士特虚名,焉有实意存。
势位巍巍自尊大,奔竞纷纷望尘拜。
上书光范亦可怜,梁指垂泪又何怪。
嘉会今逢五百春,坐令风俗浇还淳。
见说公卿能下士,眼前结袜宁无人。
弘治庚戌岁十月十日公事稍暇奉邀大参德馨内翰世赏过行台小酌遂相与联句仍用内翰韵得二首别赓韵一首·其三
柏台深夜赏清酣,红烛光前叹影三。
交错莫辞频送酒,赓歌不觉屡投函。
百年天地存吾道,万古江流洗我惭。
良会不常人易老,此生宁敢觅朝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