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梦中作》
《梦中作》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无赖春风怒号,共乘一叶惊涛

不知两岸人皆愕,但觉中流笑语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惊涛(jīng tāo)的意思:比喻声势浩大、气势磅礴的浪潮或势不可挡的力量。

两岸(liǎng àn)的意思:指海峡两岸,特指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

怒号(nù háo)的意思:怒吼、愤怒地大声喊叫。

无赖(wú lài)的意思:指言行不守礼法,不讲道义,不守诺言的人。

笑语(xiào yǔ)的意思:愉快的笑声或言语。

一叶(yī y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变化或转折。

中流(zhōng liú)的意思:处于中间位置,居于中间地位。

鉴赏

这首诗《梦中作》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描绘了梦中与友人在风浪中乘舟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首句“无赖春风试怒号”,以“无赖”形容春风的突然猛烈,仿佛在尝试发泄其愤怒,营造出一种风云突变的氛围。接着,“共乘一叶傲惊涛”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不畏风浪,勇敢地乘着小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的情景,表现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与勇气。

后两句“不知两岸人皆愕,但觉中流笑语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诗人指出,此时此刻,两岸的人都因风浪而感到震惊,而他们却在船中央放声大笑,声音高亢,表达了诗人和友人内心的平静与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比两岸人的反应与诗人内心的状态,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超然物外的情怀,让人感受到即使在艰难险阻面前,保持乐观态度、勇敢面对生活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玉溪归逢甥李相如汴中

蛮乡俟天形,畏蠚复惮暑。

梦甥来万里,竹响风动宇。

如今真似梦,相对别恨吐。

平生窘执辔,白面力如虎。

谁令斗指日,江使堕渔罟。

桃僵李为仆,遗佩满江渚。

常忧抱石死,无复脚踏土。

那知徼时愿,起废遇明主。

旷调已远迹,未用矜杜举。

但忧世议隘,亡弓不亡楚。

吾甥学孔子,况乃父母鲁。

如闻四门辟,未信溯洄沮。

上书闵魃旱,膏以神灵雨。

北海自有人,高丘岂无女。

尔壮观尔能,吾归固吾所。

期甥二儿上,馀子不足数。

何以喻吾心,酌此湘吴醑。

(0)

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其四

诗报蜡梅开最先,小奁分寄雪中妍。

水村映竹家家有,天汉桥边绝可怜。

(0)

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其五

去年不见蜡梅开,准拟新年恰恰来。

芳菲意浅姿容淡,忆得素儿如此梅。

(0)

和胡戢七首·其七

少时豪气恨沉沦,缪意诗书可庇民。

长笑壮年无一事,微吟只有故人亲。

(0)

谢张文老饷酥

清晨坐堂上,忽得故人书。

近自玉垒州,远饷金城酥。

闻由笮都出,来与枸酱俱。

开视静如练,缄题投比珠。

甚知故人厚,痟中怜老夫。

岂惟减肺渴,兼可濡肠枯。

因之想风味,更过酪醍醐。

致此未足言,公才可时须。

似传滇池君,愿献汗血驹。

高有八尺龙,次有一丈乌。

论功当作颂,请歌马斯徂。

(0)

涪川寄蒲舜美桐烟墨来试之良佳因成长句

西风吹林秋日白,脩桐叶彫霣寒碧。

霜馀结实凤不至,野人取之出膏液。

山中老翁颇喜事,买膏燃光归照室。

旋收轻煤下玉杵,阴房掩翳烟不出。

泽麋解角麝荐香,严冬折胶天与力。

律灰吹尽无裂文,外乾中坚介如石。

故人怜我贫嗜书,遗我一丸欣有得。

空堂无风尘亦静,朝阳压窗书绕壁。

起临墨池洗砚试,入手已怪光夺漆。

苍忙忽惊玄云晦,罨霭顿失寒松色。

徐嗟流落用失所,翰墨何由有勋绩。

从军豪气吾岂能,倚马翩翩磨楯墨。

傍人笑言君勿疑,著书固属穷愁客。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