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溪草堂六言二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素:朴素,超脱。
隐:隐藏,超脱于世。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志:志向,追求。
独乐:独自享乐。
岂:难道,怎能。
贤者:贤能的人,有德行的人。
邀:邀请。
陶陆:指陶渊明和陆游,两位喜好自然的诗人。
莲社:莲花社,指隐居或志趣高雅的团体。
放山王:放逸山林的人物,可能指隐士。
竹林:竹林七贤中的隐士,象征隐居生活。
- 翻译
- 超脱世俗并非君子所追求的目标
独自享受快乐怎能算是贤者的本意
-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碧溪草堂六言二首(其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精神状态的心境。
“素隐非君子志”一句,通过“素隐”来描绘一种淡泊明志、不为物欲所动的生活态度,而“非君子志”则显示出诗人对传统儒家理想中君子的批判或超越。这里,“君子”通常指的是符合礼制规范、品行高尚之人,但在这儿被用来反衬诗人的超然立场。
接着的“独乐岂贤者心”则深化了这种精神状态。“独乐”意味着不随波逐流,能找到内心的喜悦,而“岂贤者心”则在强调,这种自得其乐的心态,并非世俗所认定的贤者的境界。诗人似乎在说,他的快乐超越了常人的评判标准。
后面的两句“邀陶陆投莲社,放山王入竹林”则具体描绘了诗人追求这种精神状态时的生活情景。“邀陶陆”指的是邀请古代隐逸之士陶渊明和陆游一同参与诗人的生活方式,而“投莲社”则是指加入一种以莲花为象征的清高社群。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清高脱俗的品格。
至于“放山王入竹林”,这里的“放山王”可能是虚构的人物,代表着一种与世隔绝、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让这样的隐逸人物“入竹林”,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合一、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
总体来说,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追求精神上的超脱和独立,不满足于世俗的道德评判,而是寻找一种更为高洁和自由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古代隐逸文化的引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清净自守、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