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戴孝臣从堡中来访四首·其二》
《戴孝臣从堡中来访四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祇因舞彩换袈裟,曾见圆通作家

寒雪一瓢应羡我,何时重驭白牛车。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牛(bái niú)的意思:指纯白无斑的牛,比喻品质纯正、无瑕疵的人或事物。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牛车(niú chē)的意思:指人力驱动的牛拉的车辆,比喻力量薄弱、速度慢、效率低下。

一瓢(yī piáo)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或程度极轻。

圆通(yuán tō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开明,能够包容各种意见和观点,处事圆融、灵活,不偏激、不偏执。

作家(zuò jiā)的意思:指写作文学作品的人,特指以写作为职业的人。

白牛车(bái niú chē)的意思:指不劳而获、得到不费吹灰之力的好处或利益。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的《戴孝臣从堡中来访四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祇因舞彩换袈裟”,开篇以“祇因”引出原因,暗示了主人公从世俗生活转向佛教修行的过程。这里的“舞彩”象征着繁华与欢乐,而“袈裟”则是佛教僧侣的服饰,代表了清贫与修行。这一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主人公从追求世俗的快乐到寻求精神解脱的转变。

“曾见圆通老作家”,“圆通”在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智慧境界,即能够通达一切法门,灵活应对各种情况。这句诗表明主人公曾经在圆通老作家那里学习佛法,得到了智慧的启迪。

“寒雪一瓢应羡我”,“寒雪”象征着清冷与孤独,“一瓢”则代表了简朴的生活。这句话通过对比,表达了主人公在修行生活中虽然简朴,但内心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宁静与满足。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戴孝臣的羡慕,可能是因为对方能与自己分享修行的喜悦。

“何时重驭白牛车”,“白牛车”在佛教中常用来比喻佛陀的教法,这里可能是指主人公希望再次回到世俗生活,但以更加智慧和慈悲的方式。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可能回归世俗生活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修行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作者介绍

释函可
朝代: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以摄影心太平草庐图移写纸本·其五

吾生寡嗜好,独嗜佳山水。

吾庐深山中,颇具丘壑美。

每咏紫芝歌,老亲色然喜。

山中白云词,时取教诸子。

虽不求神仙,亦究黄庭旨。

谁谓神仙言,治道不在此。

一心先自平,万事罔不理?

天下不太平,必自人心始。

仙者特山人,其人常葆真。

吾亦葆吾真,一室天下春。

(0)

摊破浣溪纱.题刘葱石枕雷图四阕·其一

一枕雷声万壑冰。两条弦子数重绫。

指印尚传唐女部,郑中丞。

南赵脱匙犹有迹,东塘镌柱可无凭。

谁更凄凉探法曲,继樊祾。

(0)

山行

登山蹴云飞,便欲乘云去。

白云不相待,先出岩巅树。

云行但向风,我行犹窘步。

独立倚半山,缓缓江村暮。

(0)

袁参政挽诗·其二

耆旧晨星似,公胡不慭留。

竟成青坞去,莫返赤松游。

时事方攲枕,天年不到头。

独馀经在笥,衮衮付公侯。

(0)

山中视穫

归马起暝壑,微灯耿深竹。

农翁具鸡黍,要我林下宿。

共谈陇亩事,未语眉已蹙。

邑胥迩来稀,每涨卷平陆。

山中复小旱,一雨仅半熟。

举酒属乃翁,微笑以胜哭。

湖乡尔何知,瀰漫正吞屋。

且共尽此觞,人苦不知足。

(0)

娄忠简公挽词·其三

共政三年久,蜚英四海尊。

色词无假借,风裁靡嚣喧。

但欲持公道,宁容启幸门。

经纶终未究,犹有典刑存。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