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绝句六十四首·其五十七》
《绝句六十四首·其五十七》全文
宋 / 张伯端   形式: 古风

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

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證无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骸(bǎi hái)的意思:指人的全身,也表示人的骨骼。

道德(dào dé)的意思:

[释义]
(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构成]
并列式:道+德
[例句]
讲道德。(作宾语)

德机(dé jī)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道德行为出类拔萃。

其时(qí shí)的意思:指特定的时间点或时刻。

三才(sān cái)的意思:指智慧、才能和品德三者的完美结合。

神仙(shén xiān)的意思:指修炼有成的仙人,也泛指非凡的人物或事物。

万化(wàn huà)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样、丰富多变。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仙道(xiān dào)的意思:指修炼成仙的道路,也泛指修行道路或者高尚的道德境界。

注释
三才:指天、地、人三个自然界的元素。
盗食:争夺资源或利益。
道德机:道德法则或修行的关键。
万化:万物变化。
诸虑:各种忧虑或烦恼。
百骸:人的全身各个部位。
无为:顺应自然,不强求。
翻译
天地人三者互相争夺资源,这揭示了神仙修炼的道德奥秘。
万物安定后,所有忧虑都消失,身体各部分和谐运作,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境界。
鉴赏

这段文字出自宋代诗人张伯端的《绝句六十四首》中的第五十七首。从这短小的四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道德修养与自然法则的思考。

“三才相盗食其时”,这里的“三才”通常指天、地、人,代表了宇宙万物。这句表达的是自然界中各元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情状,而“食其时”意味着每个元素都在恰当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作用。

接着,“此是神仙道德机”,诗人将这种和谐的自然状态提升到道德修养的高度,认为这是达到神仙境界的一种道德智慧的体现。

“万化既安诸虑息”,这里“万化”指的是无尽的变化与演变,而“既安”则表明这些变化已经平稳、和谐地进行。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在自然界中万物得到安宁后,所有忧虑都能得到解脱。

最后,“百骸俱理證无为”,“百骸”指的是世间的种种纷争与混乱,而“俱理”则意味着这些纷争得到了解决。诗人通过这一句,强调了在自然法则下,万物都能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和谐状态。

总体来说,这四句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的一种超然与和谐的追求,以及对道德修养与宇宙规律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张伯端

张伯端
朝代: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猜你喜欢

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其七

馀生老变衰,复卧痴爱病。

默观颠倒因,聊复自随顺。

负暄庆生辰,自诳倚年运。

偶然吐文章,朽木生芝菌。

(0)

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其四

道非止精进,此意曾密传。

宴坐历十劫,佛法不现前。

一乘论知见,三兽分圣贤。

君看娑竭女,初不学安禅。

(0)

云庵生辰十一首·其三

多宝重来应为法,塔中全体不鲜陈。

却思平日分身集,何似今朝一句亲。

略露爪牙藏理窟,不留影迹走机轮。

丛林欲问南阳事,我是耽源老应真。

(0)

昌禅师瓦翁塔

瓦翁外瓦中旷达,未死不妨先建塔。

心如平地起骨堆,聊对时人翻著袜。

住山送客不过溪,瓦径不减石头滑。

诸方来者莫粗心,举步亦须防倒跶。

(0)

次韵巽中见寄四首·其三

停蓄幽怀万顷波,一倾要及少年时。

正当清啸寻君去,已办登山绿玉枝。

别后梦归关不住,得归车已走先锋。

催诗疥子捞春瓮,有味难言却皱容。

(0)

次韵方夏日五首时渠在禹溪余乃居福严·其二

声华籍甚浙东西,胸次玲珑绝坎蹊。

那料南来遭白眼,强颜腰作偃松低。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