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诗五妇病甚》
《闻诗五妇病甚》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中年儿女更情长,宛转重吟妇病行。

终日菜羹鱼酱外,帖书乞米药钞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菜羹(cài gēng)的意思:指平凡、简单的事物或饭菜,比喻平凡的人或事物。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乞米(qǐ mǐ)的意思:指乞求米粮,形容贫困困顿。

帖书(tiē shū)的意思:指在信件或文书上贴上封条,表示已经阅读过或处理完毕。

宛转(wǎn zhuǎn)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章的转折婉转、曲折动人。

鱼酱(yú jià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非常可贵,像鱼酱一样珍贵。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中年(zhōng nián)的意思:指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的人。

鉴赏

这首诗《闻诗五妇病甚》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年夫妇在妻子病重时的深情与忧虑。

首句“中年儿女更情长”,开篇即点明了人物身份与情感状态。中年夫妻,经历岁月的沉淀,情感更加深厚。次句“宛转重吟妇病行”,进一步描绘了丈夫对妻子病情的关注与担忧,反复吟诵着关于妻子病情的言语,表现了他内心的焦虑和不舍。

接着,“终日菜羹鱼酱外”,描述了家庭生活的简朴与艰苦,妻子病重期间,家中只能以简单的食物维持生活,侧面反映了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然而,即便如此,丈夫依然坚持为妻子准备食物,体现了他对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最后,“帖书乞米药钞方”,则展现了丈夫为了救治妻子,不惜四处求医问药,甚至求助于他人借取粮食和医药费用的决心与行动。这一细节深刻地揭示了夫妻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困境中共同面对、相互扶持的精神面貌。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生动地刻画了一幅中年夫妇在妻子病重时的温馨画面,表达了深沉的亲情与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底层百姓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乐观。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江城晚望

一望江城思有馀,遥分野径入樵渔。

青山经雨菊花尽,白鸟下滩芦叶疏。

静听潮声寒木杪,远看风色暮帆舒。

秋期又涉潼关路,不得年年向此居。

(0)

湘中纪行十首.秋云岭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

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

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0)

正乐府十篇·其八惜义鸟

商颜多义鸟,义鸟实可嗟。

危巢末累累,隐在栲木花。

他巢若有雏,乳之如一家。

他巢若遭捕,投之同一罗。

商人每秋贡,所贵复如何。

饱以稻粱滋,饰以组绣华。

惜哉仁义禽,委戏于宫娥。

吾闻凤之贵,仁义亦足夸。

所以不遭捕,盖缘生不多。

(0)

读史五首·其二

祸患如棼丝,其来无端绪。

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

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

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

商山有黄绮,颍川有巢许。

何不从之游,超然离网罟。

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

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0)

哭孔戡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

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0)

洗竹

布衾寒拥颈,毡履温承足。

独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

先除老且病,次去纤而曲。

剪弃犹可怜,琅玕十馀束。

青青复籊籊,颇异凡草木。

依然若有情,回头语僮仆。

小者截鱼竿,大者编茅屋。

勿作彗与箕,而令粪土辱。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