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君方异路,山伴与谁同。
煖瓶和雪水,鸣锡带江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寂寞与自然之美的和谐。首句"共君方异路"表达了与友人分道扬镳的情感,"山伴与谁同"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孤独生活的一种预期。
中间两句"日冷行人少,时清古镇空"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寒冷季节里,古镇上行人稀少的静谧景象。这里的"日冷"暗示了冬天的严寒,而"时清"则是对这个季节特有的宁静氛围的描述。
"煖瓶和雪水,鸣锡带江风"两句,则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将室内外的景象并置。煖瓶中的热水与户外的雪水形成对照,同时,屋内锅炉发出的声音(鸣锡)又与江边的风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暖与寒冷共存的意境。
末句"撩乱终南色,遥应入梦中"则是诗人对美景的一种艺术处理。"撩乱"意味着对自然景色的感性描绘,而"终南色"则是对远方山川之色的追忆和憧憬。最后的"遥应入梦中"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些美好的回忆能在梦中延续,超越现实世界的限制。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自然景观,将一种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孤独时光的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布衾如铁,倩床婆营干。清梦自回人自暖。
笑枕函、香溢夜夜行云,也算在、那个温柔乡畔。
热中寒不到,转转旋旋,却比熏笼倚尤便。
酝藉自风流,何异鹣鹣,凭两两、相偎成伴。
恐到了、千金好春宵,就弃等闲花,爱情中断。
帆影阔。沈沈暮江静,旅人情切。
瘦骨禁寒,白头赋恨,飘零如叶。
高阁经年共倚,冶春时、花絮堆雪。轻离别。
一生心事,更和谁说。说到重逢翻怯。
望天边、圆蟾屡缺。客鬓茱萸,家山丛桂,芬芳都歇。
落魄行秋,怕异地、忘却登高佳节。远潮咽。
流尽凄凉岁月。
剪发粤雏年十四,闻人说有霜雪字。
正月梅残度岭来,桃花郴水春流腻。
经年绝望望南天,落叶黄云栖瞑烟。
飘空冉冉光摇目,疑絮疑花两不然。
心知是雪情难决,借问方知寒雨结。
此生今日乍相逢,掬玉寻香向谁说。
可怜觌面未相亲,故是阳台梦里云。
垂杨风细梧桐月,总道龟毛重九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