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江月·其一赋红白二梅》
《西江月·其一赋红白二梅》全文
宋 / 汪莘   形式: 词  词牌: 西江月

红白分两色,清香总是梅花。早春风日野人家

相对伯夷柳下。爱影拈将灯取,惜香放下帘遮。

长安如梦只堪嗟。乐此应须贤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伯夷(bó yí)的意思:指遵循道义原则,舍弃权力和利益的人。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放下(fàng xià)的意思:指放弃、不再计较或不再执着于某事物或某种情感。

分两(fēn liǎng)的意思:分开为两部分

风日(fēng rì)的意思:指风和日光,形容风和日丽、天气晴朗。

红白(hóng bái)的意思:红色和白色,代表吉祥和不吉祥、喜庆和丧事等相对的含义。

柳下(liǔ xià)的意思:指在柳树下,表示指导、教育。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清香(qīng xiāng)的意思:指香气纯净、芳香宜人。

人家(rén jiɑ)的意思:人家指别人或他人,多用于指代对方的家庭、身份或情况。

相对(xiāng duì)的意思:相对表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或对比的状态。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应须(yìng xū)的意思:应该,必须

早春(zǎo chūn)的意思:早春指的是春天初期,即冬季过去但尚未完全进入春季的时候。

总是(zǒng shì)的意思:始终如一,一直都是这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的美丽画面,诗人通过对比红白两种色彩的梅花,表达了对清香梅花独特情感。"早春风日野人家"一句,设定了一个平和宁静的乡村景象,而"相对伯夷柳下"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的愉悦相处。

接下来的"爱影拈将灯取,惜香放下帘遮"两句,表现了诗人珍视梅花之美,既想近距离欣赏,又不忍心让其芳香散去,因此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灯光和窗帘。这种细腻的情感抒写,更显出诗人对梅花的钟爱。

最后,"长安如梦只堪嗟。乐此应须贤者"两句,则转换了情境,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到对过眼云烟世事的感慨,再到对能够欣赏这一切的贤者的渴望。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情感抒写,也反映了一种超脱红尘、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之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汪莘
朝代:宋   字:叔耕   号:柳塘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生辰:1155~1227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猜你喜欢

和周少晰咏梅韵五首·其五

弱植卑丛冻易摧,百花谁伴雪花开。

如今最识春先处,红紫纷纷亦漫栽。

(0)

满庭芳

团菊苞金,丛兰减翠,画成秋暮风烟。

使君归去,千里倍潸然。

两度朱幡雁水,全胜得、陶侃当年。

如何见,一时盛事,都在送行篇。愁烦。

梳洗懒,寻思陪宴,把月湖边。

有多少、风流往事萦牵。

闻道霓旌羽驾,看看是、玉局神仙。

应相许,冲云破雾,一到洞中天。

(0)

重到钱唐·其三

万家歌舞送浮生,曾有涓埃答太平。

猿鹤虫沙天始定,不须辛苦怨南征。

(0)

诗一首

百里传呼号录公,三年得替普天同。

惟君四载过常例,更有何人继后风。

(0)

闻杵

静夜无人语,何处送杵声。

米以杵而出,杵以多而精。

小事尚如此,况于吾性成。

所以古圣贤,寝食不遑宁。

(0)

多丽.念念

晚云归,小楼又作阴凉。

霎儿间,恨桐招雨,西风叶叶商量。

醒时心、又还南浦,愁边句、多在夕阳。

菱碗笼青,莲瓶拖艳,旋倾花水咽茶香。

怨蛩有、许多言语,说动软心肠。

夜沈沈,几条凉月,界破晴窗。

共绣帘吹絮未久,却孤剑水云乡。

自家书、未能成字,邻家笛、且莫吹商。

好梦偏悭,闲情未了,隔墙又唱秋娘。

帕绡衣、旧时香折,戏封做书囊。

鸳鸯字,见时千万,绣一双双。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