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言天无坠,有坠坠当久。
或言数苟及,死亡十而九。
相牵入黄垆,谁复论好丑。
好丑(hǎo chǒu)的意思:形容事物的美丑程度。
炼石(liàn shí)的意思:将石头炼成金属,比喻通过努力和智慧,将原本不起眼的东西变得非常有价值。
女娲(nǚ wā)的意思:指女性创造力,形容女性聪明能干,具有创造力和智慧。
杞人(qǐ rén)的意思:形容杞人虑天,无事生非,过分忧虑。
岂其(qǐ qí)的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怀疑、反问或否定,强调事情不会如此简单或轻易。
眼见(yǎn jiàn)的意思:亲眼看到的事实或现象。
言数(yán shù)的意思:言辞、言论的多少或数量。
女娲氏(nǚ wā shì)的意思:指女性的智慧和能力,也可指女性的创造力和独立精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一贯所作的《偶成三首》之三。诗中以“杞人忧天”的典故开篇,引出对天塌地陷现象的探讨与思考。诗人通过假设性的对话,表达了对命运、生死、自然规律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深刻反思。
“杞人岂其愚,天坠亦时有。” 开篇即以“杞人忧天”的故事为引子,提出疑问:难道担忧天会塌下来的人是愚蠢的吗?事实上,天塌地陷并非不可能之事。接着,诗人引入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来讨论这一问题:“或言天无坠,有坠坠当久。” 有人认为天不会塌下来,但如果真的塌下来,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言数苟及,死亡十而九。” 另一派则认为,按照自然规律,大部分生命都将面临死亡的命运。
随后,诗人进一步展开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相牵入黄垆,谁复论好丑。” 在面对生死无常和自然法则的压迫下,人们相互依存,却很少有人去评判美丑。这里暗含着对人类社会中价值判断的反思,以及在面对生死大限时,人们普遍的无力感和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最后,“眼见女娲氏,炼石补柱朽。” 这一句借用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故事,暗示人类在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无助,同时也寄托了对重建与希望的渴望。女娲补天虽能暂时修复,但柱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转。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对比和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死、命运、自然规律以及人类在宇宙中位置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哲学、伦理和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