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葛仙井》
《葛仙井》全文
宋 / 朱复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葛翁凿井寒泉,浸熟丹砂去作仙。

底事并烦仙子按,却随海水桑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njǐng
sòng / zhūzhī

wēngzáojǐnglièhánquánjìnshúdānshāzuòxiān

shìbìngfánxiānjiēquèsuíhǎishuǐbiànsāngtiá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丹砂(dān shā)的意思:丹砂是指赤红色的矿物,也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或重要的人物。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海水(hǎi shuǐ)的意思:指大海的水,比喻广阔无垠的事物或众多繁杂的事物。

寒泉(hán quán)的意思:指冷清、寂寞无人的景象或境况。

桑田(sāng tián)的意思:比喻沧海桑田之变化,形容世事变迁。

仙子(xiān zǐ)的意思:指美丽、出尘脱俗的女子。

凿井(záo jǐng)的意思:指通过努力和不懈的奋斗,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注释
葛翁:指代某位名叫葛的老人。
冽:清凉的。
寒泉:冰冷的泉水。
浸熟:长时间浸泡使其成熟。
丹砂:炼丹时使用的矿物,这里可能象征长生不老药。
作仙:修炼成仙。
底事:何故,为何。
并烦:还劳烦。
仙子:对神仙的尊称。
按:检验。
却:反而。
随:跟随。
海水:大海的水。
变:变化。
桑田:古代传说中大海变为桑田,比喻沧海桑田的变化。
翻译
葛翁挖掘了一口清凉的井,用它来浸泡提炼出的丹砂,希望能借此成仙。
为什么还要劳烦神仙亲自检验,这井水最终竟会随着海潮变化,化为桑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通过凿井获取冽寒泉水,用于煮丹砂以求长生不老的场景。诗中的“葛翁”指的是葛仙人,传说中的人物,以修炼成仙而闻名。“浸熟丹砂去作仙”则表达了道士通过煮制丹砂来达到成仙的愿望。

然而,在下一句“底事并烦仙子按”,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不为琐事所扰的态度。这里的“底事”可能指的是那些凡尘俗务,而“仙子按”则隐含了一种道家中仙境无忧无虑的理想状态。

最后一句“却随海水变桑田”,则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这里的“海水变桑田”可能象征着万物皆在变迁之中,包括那些看似坚固不移的事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整首诗通过对比仙境与凡尘,表现了诗人对于超脱红尘、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无常变化的感慨。

作者介绍

朱复之
朝代:宋   字:几仲   号:湛庐   籍贯:建宁建安

建宁建安人,字几仲,号湛庐。以迪功郎知婺源县,有惠政。理宗端平中尝充使北使展谒八陵。后除军器监主簿,兼权知惠州。 
猜你喜欢

赠马侯乾庵二首·其一

翩翮词赋擅风流,早岁朝天已拜侯。

自请长缨来北阙,独提精骑赴南州。

旗常事业千秋定,闽越烽烟一战收。

三十登坛君更少,路人争识旧弓裘。

(0)

病足经时郑迈公以桑寄生见贻渐有起色赋此戏柬

寓形宇内已无多,寓木深承起积疴。

吾道不行非一日,妙方端的更如何。

(0)

所见二首·其二

绣袷紫头巾,骁腾马上身。

臂鹰飞啄鸟,手弹远追人。

共窃军符夜,相邀野草春。

不知营一醉,乡曲几家贫。

(0)

客亭逢屈泰士

山阁依依杨柳新,别君同惜少年身。

追寻许事如前日,已觉相逢是老人。

仗剑几时回鸟道,攀髯无复望龙鳞。

秋江酒醒还分手,各掩柴门到好春。

(0)

癸未杪冬有感

飘飘雪色满前山,高卧袁安自爱閒。

谷底风生闻虎啸,林间日落见鸦还。

忧时直起频挥剑,避俗仍教静闭关。

寒惨应随残腊去,拟将春好解愁颜。

(0)

怀远

蒹葭风起暮秋天,天外怀人思渺然。

衰草苍茫依极岸,远峰重叠隔疏烟。

地因岭海霜犹浅,信为衡阳雁未传。

今夜月明同万里,几回相忆鹤楼边。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