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案头(àn tóu)的意思:指案子上的事物,也比喻工作、学习的地方。
邦国(bāng guó)的意思:指国家或国际间的友好关系或同盟关系。
朝端(cháo duān)的意思:指在朝廷中担任高位的官员。
春日(chūn rì)的意思:春天的日子
爨炊(cuàn chuī)的意思:指火候恰到好处的烹饪,也比喻文才或技艺精湛。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富贵(fù guì)的意思:指财富和地位的富裕和高贵。
功业(gōng yè)的意思:指伟大的事业或功绩。
寒士(hán shì)的意思:寒士指的是贫穷的人,也可以指没有地位、没有权势的人。
獬冠(xiè guān)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
立朝(lì cháo)的意思:指一个人能够执掌朝政,成为朝廷的重要官员。
披卷(pī juàn)的意思:指将卷子展开或展示出来,形容公开、宣布或公布某种事物。
贫家(pín jiā)的意思:指家境贫穷,贫困的家庭。
勤苦(qín kǔ)的意思:勤奋努力,辛勤劳作
青春(qīng chūn)的意思:指年轻的时期,也指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日立(rì lì)的意思:形容事物突然出现或显露出来。
三光(sān guāng)的意思:指三种光亮,即日光、月光和灯光。比喻亮光四射,明亮辉煌。
声名(shēng míng)的意思:指名声、声誉。
他日(tā rì)的意思:指将来的日子,将来的某一天。
- 注释
- 富贵:富裕的家庭。
爨炊:烧火做饭。
蜡代薪:用蜡烛代替木柴。
贫家:贫穷人家。
读书:夜间读书。
无灯:没有灯火。
案头:书桌。
寒雪三光:月光、灯光和烛光。
披卷:翻阅书籍。
未所能:做不到。
长绳:漫长的时间。
青春日:青春岁月。
功业:事业成就。
勤苦:勤奋刻苦。
獬冠:古代法官的官帽,象征公正。
立朝端:在朝廷中占据重要位置。
寒士:清贫的读书人。
声名:名声。
满邦国:传遍全国。
- 翻译
- 富贵人家用蜡烛代替柴火做饭,贫穷家庭夜晚读书连灯都没有。
书桌上雪一般的月光、灯光和烛光照亮,想要多读书却力不从心。
漫长的日子难以留住青春,成就事业全靠勤奋努力。
将来有一天,身着獬豸冠的人将在朝廷显赫,寒门士子的名声将传遍全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鲜明的社会对比图景。开篇即以“富贵爨炊蜡代薪,贫家读书夜无灯”两句,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富裕家庭用蜡烛取暖,而贫穷之家连照明用的灯都没有。诗人通过这种对比,不仅表达了对贫困学子的同情,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接着,“案头寒雪三光白,欲益披卷未所能”进一步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在严寒冬夜中的艰难处境。案头积雪反映了室内的寒冷,而“欲益披卷未所能”则表明了他虽然渴望继续阅读,但却因为缺乏光线和温暖而不得不暂时放弃。
诗中还有一种时间流逝与青春易逝的情感,“长绳难系青春日,功业良由勤苦得”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的珍惜以及对未来成就的渴望。长绳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而“青春日”则是宝贵而易逝的时光。这两句强调了通过勤奋和苦干才能获得成功的事业。
最后,“獬冠他日立朝端,寒士声名满邦国”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荣耀的憧憬。诗人希望有一天能戴上官帽(獬冠),在朝廷中占据高位,同时也期待着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能够获得声名远播,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富贵与贫困、冷暖和光明与黑暗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个人理想实现之间张力的一种深刻感悟。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一种期待和希望,那就是未来能够有所成就,并且通过个人的努力改变现状。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诫杀生文
麟甲羽毛诸□类,秉性与我元无二。
只为前生作用愚,致使今生头角异。
或水中游,或林里戏,争忍伤残供品味。
磨刀著火欲烹时,口不能言眼还视。
我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莫把群生当容易。
残双贼命伤太和,□子劝妻誇便利。
只知合眼恣无明,不悟幽冥毫发记。
命将终,冤对至,面睹阴官争许讳。
人□为兽兽为人,物里轮回深可畏。
不杀名为大放生,免落阿毗无间地。
假作田家诗
有意嫌千石,无心羡九卿。
且悦丘园好,何论冠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