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韵杂咏七首·其七》
《三韵杂咏七首·其七》全文
宋 / 李若川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瞽者不视色,聋者不听声。

观其动作间,视听由心生。

一心苟有蔽,耳目聪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听(bù tīng)的意思:不听指的是不听从劝告或建议,不接受教导。

聪明(cōng mi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机智、反应敏捷。

动作(dòng zuò)的意思:指人的行为或事物的运动。

耳目(ěr mù)的意思:指消息传达的渠道或途径。

瞽者(gǔ zhě)的意思:指盲人。

视听(shì tīng)的意思:指对事物的观察和听觉的感知能力。

听声(tīng shēng)的意思:倾听声音、留心聆听。

一心(yī xīn)的意思:全心全意、专心致志

由心(yóu xīn)的意思:从内心深处产生或发自内心的情感、意愿或行动。

翻译
盲人看不见颜色,聋人听不到声音。
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真正的视听源自内心。
如果内心有所遮蔽,耳朵和眼睛就会失去敏锐的感知。
注释
瞽者:盲人。
色:颜色。
聋者:聋哑人。
声:声音。
观:观察。
动作间:行为举止。
视听:视觉和听觉。
由心生:源自内心。
一心:内心。
苟:如果。
蔽:遮蔽。
绝:完全失去。
聪明:敏锐。
鉴赏

这首诗探讨了心灵感知的重要性,提出即使身体上的感官受到限制,内心的感知仍然能够主导我们的认识。"瞽者不视色,聋者不听声"揭示了外在感官的局限,而"观其动作间,视听由心生"则表明了心灵的力量和感知的能力。这首诗通过对比身体与心灵的感知,强调了一心纯净、无私无欲的重要性。最后两句"一心苟有蔽,耳目绝聪明"进一步指出,只要内心清明,就能超越外在感官的局限,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是一首探讨人生哲理与内在修养的诗篇。

作者介绍

李若川
朝代:宋

李若川,字子至,徐州丰(今属江苏)人。若谷弟。高宗绍兴十六年(一一四六),权金部员外郎,以事放罢。三十一年,由江南西路转运判官移东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一八八)。三十二年,总领淮西江东财赋军马钱粮。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除司农少卿。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以吏部尚书使金。二年,放罢。《两宋名贤小集》存有《延月楼诗稿》一卷。今录诗十三首。
猜你喜欢

越山清晓

曙光晴散越王台,万壑千岩锦绣开。

攲枕僧钟云外落,卷帘渔唱镜中来。

树藏茅屋鸡声断,露湿松巢鹤梦回。

安得画图分隙地,移家仍住小蓬莱。

(0)

送王生之江阴州吏

不到澄江今五年,城居风物想依然。

青山对雨云连屋,春水到门船在天。

此地极知官事简,清时况乃郡公贤。

题诗送子□相忆,又是秋风过雁前。

(0)

登尧峰

已从■泉游,复向尧峰去。尧峰眇何所,氓俗不知处。

披拂强追寻,疲苶窘凌遽。

息喘倚茂松,济胜犯零露。

积石拥近蹊,飞岚护遥树。

仰观天宇垂,俯睨河流注。

石湖尚波澜,洞庭但烟雾。

游子多悲怀,触景增远慕。

微迹既漂泊,流年复迟暮。

半生仅一来,百龄能几度。

回驾怅难淹,又复首前路。

(0)

清冷山

万仞寒容尺度量,巍然亘古独苍苍。

三秋风露松梢月,九夏林泉石上霜。

野径晴烟笼树白,危峰暮霭接天黄。

我游乘兴吟魂爽,浪欲骑鹏谒帝乡。

(0)

新山别馆十景·其六清溪落雁

清溪溪口荻花秋,底事年年伴白鸥。

北去不辞书帛寄,南来非为稻粱谋。

荒烟渺渺长桥外,落叶萧萧古渡头。

见说洞庭风月好,碧波千顷少渔舟。

(0)

雪中骑牛拜米南宫墓

少年不解事,买骏轻千金。

何如小黄犊,踏雪空山深。

小小双牧童,吹笛穿松林。

醉拜南宫墓,地下有知音。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