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岭千峰阔,沿溪一径微。
山寒花发晚,村迥客来稀。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山中景色的寂寥与凄美,以及诗人面对此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首联“度岭千峰阔,沿溪一径微”以开阔与狭窄形成对比,展现出山路蜿蜒曲折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行进中的孤独感。颔联“山寒花发晚,村迥客来稀”则通过“山寒”、“花发晚”和“村迥”、“客来稀”的景象,渲染出一种荒凉而静谧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变迁与人烟稀少的乡村景象。
颈联“强饮酬佳节,悲歌送夕晖”是全诗情感转折的关键,诗人试图以饮酒来庆祝节日,但内心却充满了悲伤,用歌声来送别夕阳,这一行为既是对节日的无奈回应,也是对时光流逝、生命衰败的感慨。尾联“平生爱欢聚,衰病与心违”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与现实身体状况的矛盾,以及对衰老与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的无奈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金代文人在特定情境下对人生、自然、时间的思考与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山居每啜社前香,及是清明茶政尝。
叹我白头无母遗,一杯持与供高堂。
老融弃发逃于禅,胸藏丘壑身林泉。
时拈寸草幻墨汁,惨淡咫尺生风烟。
尤工画牛古绝比,不特形似真神全。
平生知己一攻愧,惜墨如命诗犹传。
至今鄞人怀片纸,如护圭璧珠玑然。
陈生少壮曾入室,妙处已觉墙及肩。
岸痕树影彷佛地,云阴雨气冥濛天。
寒禽立背渡浅水,野葑没足行淤田。
砺角思斗力居尾,倚木揩痒势拥前。
或沿草径逐群去,或傍茅檐抱犊眠。
如何尽得此态度,前身想住桃林边。
世人贵耳不贵目,呜呼此画空尔妍。
我方求之不论钱,卷收更阅三十年。
欲寻此老不可得,摩挲陈迹方争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