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暮 秋 感 兴 宋 /寇 准 苒 苒 前 期 远 ,穷 途 一 可 伤 。有 时 闻 落 叶 ,不 语 立 残 阳 。塞 草 秋 先 白 ,溪 沙 晚 更 光 。那 堪 望 天 末 ,燕 雁 又 成 行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阳(cán yáng)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前的残余余晖,也比喻衰老、衰败的景象。
成行(chéng háng)的意思:指事物按照既定的规则、顺序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或结果。
可伤(kě shāng)的意思:可伤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容易受伤或易受伤害。
落叶(luò yè)的意思:比喻离开家乡或离开原处后,最终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原处。
那堪(nà kān)的意思:指难以承受或忍受某种情况或痛苦。
前期(qián qī)的意思:某个过程或阶段的开始阶段。
穷途(qióng tú)的意思:指人走到了尽头,没有出路,陷入困境。
苒苒(rǎn rǎn)的意思:形容植物长势茂盛,繁荣昌盛。
天末(tiān mò)的意思:指天空的尽头或边际。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 注释
- 苒苒:形容时间渐渐过去。
前期:前方。
穷途:艰难的处境或尽头。
伤:感伤。
落叶:秋天的落叶,象征衰败。
不语:沉默不说话。
残阳:傍晚的太阳。
塞草:边塞地区的草。
秋先白:秋季最先变白。
晚更光:夜晚更加明亮。
天末:天边,远方。
燕雁:大雁。
成行:成群结队。
- 翻译
- 时光匆匆流逝,前方路遥令人感伤。
偶尔听到落叶声,默默无言面对夕阳。
边塞草木在秋天首先变白,夜晚溪边沙粒更显明亮。
难以忍受遥望远方,只见大雁又成群结队飞过天际。
- 鉴赏
这首寇准的《暮秋感兴》描绘了诗人深秋时节的孤独与哀愁。"苒苒前期远,穷途一可伤",表达了时光匆匆流逝,人生路途上的艰辛和前途未卜的感伤。"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通过落叶和夕阳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默默无言,沉浸在孤独的沉思中。
"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边塞的草木因寒露而早白,溪边的沙粒在夕阳下闪烁,这些细节强化了季节的冷寂。最后,"那堪望天末,燕雁又成行",诗人难以忍受的是遥望远方,只见南飞的大雁成群结队,更增添了离别之苦和孤寂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无奈与落寞,寓情于景,情感真挚动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杨秘丞
结发仕明世,四十列朝籍。
汉庭殊多贤,向子每叹息。
羁旅间何阔,相逢头已白。
车马故匆匆,复为北州客。
萧条大河渚,疲瘵空城域。
思得爱人长,而君著吏迹。
去思常蔼然,所居不赫赫。
推此化百里,坐当致繁殖。
常服子路言,有志千乘国。
饥馑师旅馀,可使义且力。
由来骋骐骥,历险始尽识。
尚恨此中小,颇复拘绳墨。
太平进取难,子云尝执戟。
金张许史间,无所用奇策。
不如课农桑,弦歌树风绩。
无由之武城,赠诗慰相忆。
送萧山和弟
江上苍山百里国,鉴中明府校书郎。
腊梅冬笋知时节,驿骑回时早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