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雨中牡丹》
《雨中牡丹》全文
宋 / 穆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万金期胜赏,三月破秾芳。

妒忌巫娥雨,摧残洛苑香。

怨啼甄后玉,寒出贵妃汤。

掩敛无聊极,谁来替断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摧残(cuī cán)的意思:摧毁、破坏、使受到严重伤害

妒忌(dù jì)的意思:指因为别人的优点或者得意之处而心生嫉妒之情。

断肠(duàn cháng)的意思:形容极度悲痛,心碎。

贵妃(guì fēi)的意思:指宠爱的妃子,也用来形容受宠爱的女子。

洛苑(luò yuàn)的意思:洛苑是指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个美丽的宫殿,用来形容景色优美、花园风景如画的地方。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万金(wàn jīn)的意思:形容价值非常高,无法估量的财物。

巫娥(wū é)的意思:指女巫、妖娥,形容女人妖媚、狡诈。

无聊(wú liáo)的意思:指事物乏味、无趣,缺乏刺激或兴趣。

掩敛(yǎn liǎn)的意思:掩盖真相,使人们看不见或听不到。

鉴赏

这首诗名为《雨中牡丹》,是宋代诗人穆脩所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牡丹的景象,表达了对牡丹遭受风雨侵袭的怜惜之情。

首句“万金期胜赏”暗示牡丹曾备受期待,价值连城,人们期待在最佳时节欣赏其盛开的美景。然而,“三月破秾芳”描绘了牡丹在春天盛开的繁花盛景,却被接踵而来的风雨打断。“妒忌巫娥雨”将雨比喻为嫉妒的巫娥,形象地写出风雨对牡丹的无情摧残。

“摧残洛苑香”中的“洛苑”可能指的是洛阳的皇家园林,牡丹在这里象征着皇家的华贵和美好,“香”字则进一步强调牡丹的芬芳。接下来,“怨啼甄后玉”借甄后之名,形容牡丹在雨中凋零,仿佛哭泣的美玉,凄婉动人。

“寒出贵妃汤”暗指贵妃浴池的温泉水也无法温暖牡丹的心,暗示牡丹在风雨中的冷落与无奈。最后,“掩敛无聊极,谁来替断肠”直抒胸臆,牡丹凋零后的寂寥无人问津,诗人感叹无人能理解其内心的痛苦,表达了深深的惋惜和同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丰富的语言,展现了牡丹在风雨中的命运,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穆脩
朝代:宋

穆脩(九七九~一○三二),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赐进士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一说海州。又贬池州。后官颍州文学参军,徙蔡州。仁宗明道元年卒,年五十四。曾倡异古文,并从陈抟受易数学,为宋理学之先导。有《河南穆公集》三卷。《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穆脩诗,以《四部丛刊》述古堂影宋抄本《河南穆公集》为底本。参校光绪三一年李氏犀轩抄校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清盛伯羲藏旧抄本、道光十五年日照许印林抄本、许本过录之张氏石洲藏本、《宋百家诗存》本,有关异文也予出校。
猜你喜欢

送薛子约下第皈永嘉

河东鸑鷟志青天,冀北麒麟受玉鞭。
二十年前元脱颖,五千人里又遗贤。
请君更草凌云赋,老我重看斫桂仙。
趁取春风双鬓绿,收科谁後复谁先。

(0)

送永新杜宰解印还朝探梅

去年摘山初弄兵,永新县前戈剑腥。
杜侯不持一寸铁,闭合坚卧民不惊。
军前米作山谷聚,木牛流马安用许?
但令绿林无点尘,何须烂额尽麒麟?
紫皇急才霄不寐,斯人合著班行里。
速骑匹马谒明光,夜来溪风吹玉霜。

(0)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0)

唐律后一首进退格

旧岁新年来往频,孤標数面便多情。
独将白发三千丈,上到瑶台十二层。

(0)

题曹仲本出>,自素天仗以下皆纪画也

德寿宫前春昼长,宫中花开宫外香。
太皇颐神玉霄上,都人久不瞻清光。
今晨忽见肃天仗,翠华黄屋从天降。
一声清跸万人看,天街冰销楼雪残。
北来又有一红繖,八鸾三騑金毂端。
辇中似是瑶池母,凤舄霞裳剪云雾。
太皇望见天开颜,万国春风百花舞。
乃是慈宁太母回鸾图,母子如初千古无。
朔云边雪旗脚湿,御柳官梅寒影疏。
向来慈宁隔沙漠,倩鴈传书鴈难托。
迎还騩驭彼何人,魏武子孙曹将军。
将军元是一缝掖,忽攘两臂挽五石。
长揖单于如小儿,奉归慈辇如折枝。
功盖天下只戏剧,笑随赤松蜡双屐,飘然南山之南北山北。
君不见岳飞功成不抽身,却道秦家丞相嗔。

(0)

题韩亭韩木二首

老大韩家十八郎,犹将云锦制衣裳。
至今南斗无精彩,只放文星一点光。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