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若(bù ruò)的意思:不如,不及,不及格
赤子(chì zǐ)的意思:指纯真无邪、忠诚坚贞的心。
独清(dú qīng)的意思:指一个人独自清廉正直,不受外界诱惑和影响。
潢池(huáng chí)的意思:潢池是一个池塘的名字,用来比喻人才的聚集之地。
饥民(jī mín)的意思:指因饥饿而困苦的人民。
蜡烛(là zhú)的意思:比喻自我牺牲,为他人照明或服务。
前哲(qián zhé)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时代具有卓越才智和见解的人。
青社(qīng shè)的意思:指青年学生组织,特指青年社会团体或组织。
天明(tiān míng)的意思:指夜晚过去,天快要亮的时候。
外物(wài wù)的意思:指外表的东西或物质财富。
一毫(yī háo)的意思:形容极其微小或细微的事物。
再生(zài shēng)的意思:再次出现或复活
重活(zhòng huó)的意思:指重新开始活动或工作。
昼行(zhòu xíng)的意思:昼行指白天行走,不夜行的意思。
烛照(zhú zhào)的意思:像烛光一样照亮,比喻明亮、清晰。
潢池赤子(huáng chí chì zǐ)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对故乡或家乡的深厚感情,忠诚不移。
- 注释
- 君:你。
外物:世间万物。
毫轻:毫不在意。
七聚:七彩云霞。
锦昼:华丽的人物。
昔:过去。
缿筒:破败的竹筒。
无路达:难以传递心意。
今:如今。
蜡烛:蜡烛。
天明:黎明的天空。
潢池:池塘。
赤子:百姓。
思重活:渴望重生。
青社:饥饿的民众。
再生:再次得到生机。
前哲:古代贤者。
贵分:珍视区分。
人以德:以德行区分。
独清:独自清高。
众皆清:大家共同清廉。
- 翻译
- 你对世间万物毫不在意,如同七彩云霞中行走的华丽人物。
过去困苦如破败的竹筒难以传递心意,如今欣喜蜡烛照亮了黎明的天空。
池塘中的百姓渴望重生,饥饿的民众期盼再次得到生机。
古代贤者珍视以德行区分人们,独自清高不如大家共同清廉。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用洪君畴韵送徐仲晦赴乡郡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出行的祝福,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和理想。
“君于外物一毫轻,七聚争看锦昼行。”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中的“君”指的是徐仲晦,即将赴乡郡的友人。“外物”指的是世俗的名利和物欲,表明朋友对这些都持一种轻视的态度。而“七聚争看锦昼行”则是说人们都在追逐那些华丽而浮夸的事物,就像太阳(昼)底下众人争相观看精美的锦绣。
接下来的两句,“昔苦缿筒无路达,今欣蜡烛照天明。”表达了从昏暗到光明的转变。昔日虽然困顿,如同无法穿透的竹筒,但现在却如蜡烛点亮夜空,带来了希望和启示。
“潢池赤子思重活,青社饥民待再生。”这里提到的“潢池赤子”指的是贫苦的人们,而“青社饥民”则是形容那些在荒凉之地挣索食物的穷人。诗中表达了对这些底层人民重获新生的期望。
最后两句,“前哲贵分人以德,独清不若众皆清。”表明古代智者认为用道德来区分人的高低是可贵的,但如果只有个别的人保持清白,那还不如大家都能做到清廉。
整首诗既有对朋友离别时的美好祝愿,也蕴含着作者对于社会现实和理想状态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贫苦人民与希望重生的描写,刘克庄表达了自己对于一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公正的待遇并保持清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