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五十三醴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五十三)醴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醴泉”这一名水的思考与感慨。
首句“不为太平出”,诗人似乎在质疑为何在太平盛世中,人们仍需寻找或推崇某种名水,暗示了对名水背后复杂社会心理的反思。接着,“胡为名醴泉”一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人们会将某处泉水命名为“醴泉”,并赋予其特殊意义。
随后,“兵戈方满眼”一句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战争频繁,烽火连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此背景下,诗人提出“聊以慰凶年”的想法,意即在这样的艰难岁月里,人们或许会借助醴泉之名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寄托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太平与凶年,以及对名水的探讨,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细腻观察。诗中蕴含着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在动荡时期人们寻求精神寄托的普遍现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枫岭山行至梨岭
风泉聒旅枕,壁灯照客起。
云木滉初阳,蒙茸犹谷底。
笳鸣惊宿禽,旌影照溪水。
虹桥接枫岭,闽程从此起。
仰见梨山巅,雾行犹十里。
阴崖竹梢空,寒碧光薿薿。
山僧延客坐,孤亭翠微里。
亭边方竹枝,乍见心尤喜。
棱棱节目匀,端正比君子。
我行既在险,所恃非圆美。
从僧乞杖材,中矩皆如砥。
行行步亦步,扶我历蒙汜。
下田雨叹
古者制田亩,其要维沟防。
崇方与广杀,秩秩悬宪章。
厥田虽沮洳,堤岸峻且强。
水淫不能灾,歉岁成丰穰。
汉时贤守令,此义尚肃将。
奈何千载下,朘剥为循良。
养人乃食人,田事岂所详。
遂使三尺雨,下隰波沧浪。
呜呼匠人职,古法未渺茫。
沟防废不修,万姓罹凶荒。
一言俟采风,吏责非天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