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咏 石 僧 宋 /汤 思 退 云 作 袈 裟 方 石 僧 ,岩 前 独 立 几 经 春 。有 人 若 问 西 来 意 ,默 默 无 言 总 是 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独立(dú lì)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不依赖于他人或其他事物,能够自主进行活动或决策。
几经(jǐ jīng)的意思:经历了数次的变化、转折或困难。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来意(lái yì)的意思:指来访的目的或意图。
默默(mò mò)的意思:默默指的是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默默地做某事,不声张,不出声。
石作(shí zuō)的意思:指坚硬、稳固。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总是(zǒng shì)的意思:始终如一,一直都是这样
默默无言(mò mò wú yán)的意思:指不说话或不表态,默默地忍受或承受。
- 注释
- 袈裟:佛教僧侣穿的长袍,这里比喻云雾覆盖的景象。
僧:指僧人,此处象征山岩上的孤独形象。
岩前:岩石前面,形容地点。
西来意:通常指佛教徒从西方(印度)传来的教义或修行者的来意。
默默无言:形容不说话,保持沉默。
总是真:强调无论何时何地,他的回答都是真实的本心。
- 翻译
- 云雾像袈裟披在山石之上,岩石前的僧人独自站立多年。
如果有谁询问从西方来的意图,他总是默不作声,只以真实回应。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云作袈裟石作僧"一句,以巧妙的比喻将云和石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力,使得读者仿佛能看到云雾缭绕中形成的一袭袈裟,以及石头塑成的僧人形象。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丰富想象力,也映射出他对自然界深刻的观察和感悟。
"岩前独立几经春"则描写了一幅孤独静谧的画面,诗人站在岩石前,历数着岁月更迭,这里的“春”不仅是季节的轮回,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这里的“独立”,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也反映出他与世俗的隔绝和超然。
"有人若问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度。当别人询问其西行(可能指向佛教修行或寻求知识)的初衷时,诗人选择了沉默。这个“默默”不仅是一种回答方式,也象征着一种超越言语的真理和悟性。在这里,诗人的沉默被赋予了一种哲学意义,似乎在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那份沉默之中,便蕴含了最深刻的真相。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声声慢
乌衣未起,碧树无情,五更迢遰疏响。
彷佛苏门长啸,泛音圆亮。
大槐高柳不定,料此应、露浓枝上。
听断续,曳残声,又过谁家门巷。
好是初晴天气,新睡醒、作弄晚风悠飏。
金弹难弹,占取绿阴十丈。
儿童胶竿轻掇,且留将、暂时清况。
爱薄翼,又制作、江南纱样。
山亭宴
微波一带横塘绕,绿杨枝、向人陪笑。
芳径落梨花,衬花外、裙衫窈窕。
蛾眉澹拂远山青,听轻脆、数声啼乌。
乍暖不凉天,约佛诞、黄昏到。
郁罗仙境无烦恼,蕊珠宫、七言哦妙。
一片步虚声,又吹入、春风别调。
闲云野水亦因缘,记梦里、香清诗好。
梦遍天涯路,问何处、无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