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山枇杷花二首·其一》全文
- 翻译
- 在蜀国的入口处,层峦叠嶂尽是青翠的山峰,山顶上有一株盛开的红花。
春意已逝,我思乡心切却无法归去,那低头的红花似乎能理解我的忧愁,替我表达情感。
- 注释
- 万重青嶂:形容连绵不断的青山。
一树红花:一棵开满红花的树,象征着春天的景色。
春尽:春天即将过去,表示时节。
忆家归未得:思念家乡,但未能回去。
低红:指低垂的红花。
解:理解,懂得。
替君愁:替人消解忧愁,这里指红花仿佛能感知诗人的思乡之情。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无法回归的哀愁。诗中的“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生动地勾勒出了蜀道崎岖、风景如画的场景,给人以深刻印象。
“春尽忆家归未得”,则表达了诗人在春天即将过去之际,对家乡的思念无法实现回归的心情。这里,“春尽”不仅指时间的流逝,更隐含着对美好时光易逝、难以挽留的感慨。
“低红如解替君愁”,则是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特别是那低垂的红花,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里,“低红”成为诗人内心忧思的寄托,而“如解替君愁”则透露出诗人希望找到一种方式来缓解自己和他人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了一种深切的情感交流。诗人借助山川、花树等元素,将内心复杂的情绪融入自然之中,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情与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
巴俗深留客,吴侬但忆归。
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
东县闻铜臭,江陵换裌衣。
丁宁巫峡雨,慎莫暗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