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愁·其四》
《寄愁·其四》全文
明 / 梁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从来红袖因缘堕落寒崖枯木禅。

银烛堂前不见牡丹花下几回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堕落(duò luò)的意思:指人的品德败坏,道德沦丧。

红袖(hóng xiù)的意思:红袖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指的是女子的红袖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美丽动人的容貌。

枯木(kū mù)的意思:指干瘪、干枯的树木,比喻衰老或者失去生机。

牡丹(mǔ dān)的意思:比喻人才、美女等在某种环境下得以展露才华或美貌。

堂前(táng qián)的意思:指在家庭中堂屋前面,也指在家庭中的重要场合。

因缘(yīn yuán)的意思:因缘指事物发生的原因和缘由。

看不见(kàn bú jiàn)的意思:指某物或某人在视线范围内却看不到,也可引申为无法察觉或无法理解。

鉴赏

这首诗《寄愁(其四)》由明代诗人梁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愁绪与情感波动。

首句“从来红袖少因缘”,以“红袖”象征女子的柔美与情感,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但又强调了这种因缘的稀少与不易得,为后续的情感铺垫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次句“堕落寒崖枯木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情感的失落比作“堕落寒崖”的凄凉与无助,“枯木禅”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寂寥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第三句“银烛堂前看不见”,通过描绘一个明亮而温暖的场景——银烛照亮的堂前,却无法看见,隐喻了诗人虽然身处繁华之中,但内心却感到一片空虚与迷茫,无法找到心灵的慰藉。

最后一句“牡丹花下几回眠”,以牡丹花作为背景,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富贵与高洁,此处却反衬出诗人的愁苦与疲惫,仿佛在繁华与美丽之中,诗人只能寻求短暂的安宁,却难以真正摆脱内心的愁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追寻。

作者介绍

梁宪
朝代:明

梁宪(一六二四—一六八三?),字绪仲。东莞人。明思宗崇祯间任推官。后栖隐罗浮。著有《梁无闷集》、《黄冠闷语》。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二。梁宪诗,以北京图书馆藏清初刻本《梁无闷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白马渡

国步日多事,霜露任沾衣。

留落十五年,至今方北归。

缭绕一万里,人物太半非。

昔时渡盟津,宾从争扶持。

兹辰渡白马,阴曀日无辉。

一酎祈利涉,冯夷莫予违。

惊秋感叶脱,况乃思鲈肥。

父老行叹息,风雨仍霏微。

夜投胙城宿,百里即王畿。

遥望一惆怅,何当拜天威。

(0)

南歌子·其六寄景卢

南浦山罗列,东湖水渺弥。主人好客过当时。

斗转参横时候、醉如泥。莫管莺声老,从它柳絮飞。

野园春色别无奇。船上有花多酒、未须归。

(0)

生查子.收灯日次李举之韵

廉纤小雨来,噤瘆轻寒乍。

丝竹送迎时,灯火阑珊夜。

铜壶漏故迟,银烛花频灺。

怀我独醒人,健笔方飞洒。

(0)

和黎德升赠别

朱弦无繁声,大羹有至味。

人惟不苟同,终亦不苟异。

咸戒咸其腓,贲取贲其趾。

出处进退间,当思古人齿。

嗟予何为者,涉世聊复尔。

来从吴尽头,直到蜀筑底。

赫日青石裂,凄风黄叶委。

道旁几揶揄,得已犹不已。

君如细柳军,坚壁阅儿戏。

又如渥洼马,超轶不受絷。

客窗日相从,肝胆莹彼己。

偏校纷已侯,怜我尚猿臂。

胸藏数万甲,智绝三十里。

清谈对夜分,常恨世少治。

酒酣或怒骂,天下无真是。

佞夫戴髑髅,请剑淬越砥。

长亭杨柳黄,妙语鲍谢体。

不作儿女别,相期青云器。

深沉老元戎,梦寐古舆地。

视师薄郾城,受甲高熊耳。

相与善筹之,塞草春无际。

(0)

和高续古省中雪

升平见一斑,未腊得三雪。

天开银色界,人立水晶阙。

小团醉后煮,清梦梅边说。

莫道石渠春,不似山阴月。

(0)

俞提举挽诗·其二

苍鹤孤山晓,黄花栗里秋。

一身虽物外,万国尚眉头。

遗老几何在,耆英只么休。

问天天不语,江阔莫云愁。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