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竹忽惊禅影瘦,倚松殊觉老心閒。
《山居十首·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见山浑不厌居山”,表达了诗人对山的喜爱与依恋,山不仅仅是居住之所,更是心灵的归宿。接着“就树诛茅缚半间”描绘了简朴的山居生活场景,以自然材料搭建住所,体现了与世无争的淡泊心态。
“对竹忽惊禅影瘦,倚松殊觉老心閒”两句,通过竹与松的形象,象征着禅定与老年的宁静,诗人仿佛在竹影与松风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竹的瘦影与松的苍劲,不仅映照出自然界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深邃。
“束腰懒用三条篾,扣己谁参一字关”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自在。腰带仅用三条篾条,既体现了物质上的节俭,也暗示了精神上的自由与豁达。扣己二字,意为自我反省,但又无人参悟,似乎在说这种自我反思是个人的内心活动,无需外人理解或参与。
最后,“幸有埋尘砖子在,待磨成镜照空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我认知的追求。埋尘砖子可能是指某种古老的技艺或象征,待磨成镜,既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审视,希望借此镜子照见自己的真实面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恬静生活与深刻的心灵探索,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认知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张戡猎兔图
八月九月天雨霜,北风吹沙边草黄。
骍弓白羽黄金镝,虎皮蒙鞍悬两狼。
契丹小儿头半秃,生来湩饮常食肉。
弯弓射猎不遗镞,阿㕙但遣韩卢逐。
解鞍野食仍割鲜,止息还依沙草边。
同唱胡歌作胡语,醉来却枕穹庐眠。
嗟哉尔㕙良独苦,致身三月如何补。
纵然用作管城君,秦人少恩弃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