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二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丑石:形容石头丑陋或不被重视。
寒松:寒冷的松树,可能象征坚韧或孤独。
未易亲:难以亲近。
聊:姑且,暂且。
短曲:简短的歌曲或比喻。
调长人:调和、影响那些深思熟虑的人。
乘轩:乘坐华丽的车子,象征地位或身份。
非明眼:没有远见,眼光短浅。
终日:整天。
僛僛:形容摇摆不定的样子。
舞爨薪:舞动柴薪,可能指做饭或者比喻生活琐事。
- 翻译
- 这块丑陋的石头和寒冷的松树难以亲近,我姑且用简短的曲子来调和那些高深的人。
乘坐华贵的车子本就不是有远见之人,他整天摇摆不定地舞动着烧火的柴薪。
- 鉴赏
此诗乃宋代文学巨匠苏轼所作,题为《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之二。诗中苏轼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感悟,通过对李伯时绘画技艺的赞美,展现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境界的情怀。
"丑石寒松未易亲,聊将短曲调长人。"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图景,其中“丑石”指的是形状不佳的石头,“寒松”则是经历风霜仍挺立的松树。这两者在常人眼中可能被视为不起眼的物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为可以寄托情感、交流心声的对象。"聊将短曲调长人",意指即便是短暂的乐曲,也能调整那些性格坚毅、难以接近之人。这两句通过对画中丑石寒松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李伯时画技的赞赏,同时也反映出苏轼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情感寄托。
"乘轩故自非明眼,终日僛僛舞爨薪。" 这两句则是对画中赵景仁琴鹤图的进一步描绘。“乘轩”意指高处,“非明眼”暗示诗人认为只有站得高,看得远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这幅作品。而“终日僛僛舞爨薪”,则是形容画中赵景仁在山林间,以鹤为伴、以琴自娱的情景。“僛僛”形容动作的缓慢而专注,“爨薪”即烧柴火,暗喻琴声如同柴火燃起,温暖而又纯净。
整首诗通过对画中山水、人物和物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苏轼对李伯时画技的高度评价,也揭示了他对于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